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春节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日子,必定要与家人、朋友团聚,把酒言欢。
不过,与酒相伴,酒事酒道,需懂几分,方不致偏离健康。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喝酒的那些事,顺便教大家以后如何机智挡酒。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喝酒一时爽,醉后火葬场”,酒精从进入我们体内后,就一路在搞破坏。
酒精这个家伙“阴晴不定”,有时候是藏在你的身体里,慢慢地折磨你。有时候会突然报复,一瞬间就可能直接取人性命。
福建一男子参加公司年会,喝得不省人事,聚会还没结束就瘫在了地上。好不容易到家后,趴在了床上。凌晨四点,妻子发现男子裤子尿湿了。可惜为时已晚,男子再也没睁开眼睛。
死因:急性酒精中毒。严重的情况下会损伤脏器功能,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海南文昌市文城镇维嘉酒店举行一场婚礼,男嘉宾非要和28岁的伴娘杨某喝酒。在一群伴郎的起哄中,男嘉宾对瓶吹,伴娘也一口闷了。没想到伴娘却因酒精中毒,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身亡。
死因:酒醉时,神经感受器和大脑变得极其迟钝,这些保护机制都处于瘫痪状态,一旦发生呕吐,酒精、食物和胃酸的混合物进入气道,严重时可引起窒息、死亡。即使侥幸不死,具有强腐蚀性的胃酸也会导致上呼吸道损伤和吸入性肺炎。
张家口一男子也不幸中招,他跟同事一起喝酒,“不小心”喝高了。踉踉跄跄回到小区,结果找不着家门,在户外睡了一宿。等到被发现时,手脚已冻僵,没有一点温度,四肢可能保不住了。
死因:因喝酒导致意外残疾。人在酒精中毒后,全身血管会扩张,散发大量热量,尤其在寒冷的环境里,容易降低体温,可能造成高凝血症、高血糖症和心律失常,导致需要截肢甚至是死亡。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的统计,2017年中国饮酒致死人数达到了67.03万人,是1990年的1.82倍,其中有97%是男性。
而67 万仅是喝酒作为全死因而导致的死亡人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2016年,中国死亡的男性中有6.1%是酒精造成的,因为喝酒喝出来的毛病实在是太多了。
喝醉了是非常难受的,更重要的是还可能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所以很多朋友是想尽办法搜罗了各种民间秘方,想要解酒,但这真的能做到吗?
酒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但因为人情世故,我们可以这样委婉地拒绝:
如果你给出了以上的借口,对方还是不依不饶继续劝酒,那么你无需多言,直接理直气壮地说不。因为这种不顾你的身体和想法,一个劲儿拼命劝酒的人,多数居心不良。
酒这东西最好一滴都不沾,但人生在世,总有许多无可奈何,如果免不了喝酒,大家可以提前做个“大保健”。
在酒局开始之前,可以喝点酸奶、牛奶,或者吃东西垫一垫,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胃黏膜还能减缓酒精的吸收。
为了避免喝醉后发生一些悔不当初的事,在喝酒前选个可靠之人陪同。切记喝酒的时候要喝正规酒,不要买到假酒。
另外,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量!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纯酒精量不超过15克。
粗暴地说,男士的日饮酒量不超过2罐330毫升啤酒,半斤红酒或1两白酒,女士减半。
想要解酒,必须得靠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个家伙。可是这2种酶的数量和活性由基因决定,很难靠外源补充。
只有美他多辛可提高酶的活性,但美他多辛属于处方药,只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凭处方购买使用。
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总而言之,劝酒这种披着文化外衣的糟粕,就应该从我们的生活中剔除。记住,钱是老板的,面子是虚的,命是自己的,该拒绝的时候就得勇敢拒绝。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