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体检时检出率最高的异常项是什么吗?
结节?增生?高血压?还是糖尿病?
都不是,答案是血脂异常。
2018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18岁)血脂异常总患病率高达35.6%,人数超4亿。
患病率如此高,然而人们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却远不及高血压和糖尿病,≥35岁成人知晓率仅为16.1%。
血脂异常究竟是什么?长期血脂过高,对人体的伤害会怎么样?今天的文章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先来看张对比图:
这是一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离心机分离后的血浆。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经离心机分离后,应为透明的淡黄色(如右图);可有人的血浆被分离后,却为浑浊的乳白色(如左图)。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都是因为血液里头的血脂超标了。
血脂,即血液中存在的脂类物质,是胆固醇、甘油三酯、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它不溶于水,必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
当血液中的某种或多种脂质成分超出正常范围(低于或高于),都可以称为“血脂异常”。
血脂指标出现异常,长期不管任其发展,容易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过多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乃至病变,从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
•脂肪肝:血脂异常的人患上脂肪肝的几率明显升高,若不及时健康干预,脂肪肝可能发展成肝硬化。
•急性胰腺炎:主要因甘油三酯升高,阻塞胰腺微血管的血流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严重时,会引起感染和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勃起功能障碍:也就是俗称的“阳痿”,高脂血症早期可影响阴茎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支配阴茎勃起的外周神经,使阴茎勃起功能受损。
可见,血脂异常并非小病,及早进行合理干预治疗,方能减少健康损伤。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如果你或者家人出现有以上情况,千万别不当回事,建议尽早去正规医院筛查血脂。
吃得太油、太甜,吸烟、喝酒、压力大、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增高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
因此,要想血脂不超标,建议做到3点:
戒烟,减少饮酒。
每日膳食中,荤菜、素菜的比例可按照1:3或1:4来安排。
做饭时,限制油脂摄入,采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可以用植物油(如橄榄油、山茶籽油、花生油等)代替动物油,总量每日不超过25克。
吃肉优先选择鱼虾、去皮鸡肉、里脊肉(猪肉、牛肉),少吃肥肉相间的肉,如五花肉、肥牛等。
动物内脏如脑、肝、肾等胆固醇含量十分高,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浅尝辄止。
点外卖或外出用餐时,减少摄入反式脂肪,少吃油炸、红烧、干煸、干锅类的菜肴,少喝奶白色的浓汤。
每周5天、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调节血脂,降低发生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
年轻人可慢跑、骑自行车、打球、游泳,老年人可散步、跳舞、打太极,甚至是种花、遛狗、做家务,只要能让你心率加快、出汗的活动都可以试试看。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建议,40岁以下人群应每2~5年测一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则每年都要检测。
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如绝经后女性、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最好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
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干预。
管住嘴、迈开腿,再配合定期体检,愿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平安。
审稿专家
参考资料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J].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 937-953.
[2]万学红,卢雪峰等.诊断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