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的重要性,远超乎你的想象…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糖尿病诊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但是在许多的人的观念里,只要空腹血糖正常,那自己肯定和糖尿病没有什么关系,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误认为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餐后血糖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一样重要,两者可以互补但不能互相替代。
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如果仅仅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近八成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病呈进阶式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高危人群,
第二个阶段是糖尿病前期,
第三个阶段才是糖尿病。
如果把糖尿病看成一次长跑,那么第一阶段就是您站上了长跑跑道;第二个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最能扭转局势的时段,如果能采取科学有力的精准生活方式干预,可阻止进展为2型糖尿病。
甚至部分人通过“逆转糖尿病体检”和检查后的精准医学营养干预方案成功逆转或远离糖尿病并发症。当然,如果在第二阶段没有察觉到或者放任不管,极有可能不幸地跑到糖尿病终点。
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两种状态都属于糖尿病前期。所以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只关注空腹血糖是不够的,应同时做OGTT看是否有糖耐量异常。
指在隔夜空腹(未进食,饮水除外)8-10小时后,于次日早上餐前的血糖,(注意: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 mmol/L。
优点:
空腹血糖受饮食等外界的刺激因素影响较小,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出胰岛β细胞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B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表示患者在没有饮食负荷状态下的基础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过高,超过 ≥7.0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对于已经接受了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也能反映出晚上所用药物对血糖的控制情况,以便调节用药。
缺点:
只测空腹血糖,容易遗漏一些处于糖尿病临界值的患者,也就是糖前期患者。
有研究显示,只通过空腹血糖检查筛查糖尿病,可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和70.7%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漏诊。
餐后血糖(PPG)是指,从进餐后血糖开始上升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这一段时间的血糖,临床通常用“餐后2小时血糖”来代表餐后血糖。
优点:
弥补空腹血糖的不足,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对于部分处在糖前期的患者来说,其基础胰岛素分泌可能刚好可以满足空腹状态下的糖代谢需要,所以空腹血糖常显示正常。
但是,由于糖前期患者不能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往往不足,所以在进餐后,现有的胰岛素没有办法快速调节血糖平衡,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所以,在日常血糖测试中,应该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手抓,缺一不可。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高达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以诊断为患有糖尿病。
1.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00mg/dl)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3. 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大于等于11.1 mmol/L(200mg/dl)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想了解更多关于健康知识,下一期“辰健康”敬请期待。
编辑: Lena Susie 美编:Su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