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宫内节育器(IUD),俗称上环,是一种相对简便经济的避孕方式,最重要的是它可逆,取下之后还能恢复生育能力。
虽然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度挺高,但仍然有人来问小六:“宫内节育器会导致宫颈癌?”可是把小六整无语了。
天天这么辛苦给大家科普,可还是有些人,听到一些谣言就容易陷入误区,这让小六觉得,我辟谣的任务更重了。
人们会被这种看似“非常有道理”的谣言困惑,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宫内节育器的原理和宫颈癌的致病因素。
一、这才是宫内节育器的原理
宫内节育器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放置宫内节育器,能引发局部组织对异物的反应,从而影响受精卵着床,达到避孕的目的。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子宫内原本是一个小群体,各司其职。突然某天,放进去一个异类这种和谐。于是子宫内的各种细胞、组织就不干了,纷纷“罢工”,从而达到避孕目的。
跟我一样暴脾气
好了,言归正传,宫内节育器主要通过这么几个方面达到避孕的目的:
1、作用于精子和胚胎
避孕环放置于子宫内,压迫子宫产生炎症反应(但是这个炎症反应是无菌的,区别于我们平时说的因感染引起的炎症),分泌炎性细胞。这些炎性细胞能吞噬精子、影响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发育。通过设置这三道”关卡“,达到避孕的目的。
有本事来闯我这关啊!
2、干扰受精卵着床
正常情况下,受精卵靠输卵管的收缩被运送到子宫。受精卵运输过程中,子宫内膜也在同步调整,使得受精卵到达子宫时,子宫内环境适合受精卵着床与生长。
但避孕环的存在,会打乱子宫内膜与输卵管收缩的同步活动,干扰受精卵着床。而且避孕环压迫子宫内膜,会影响一些酶的活性,这也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和胚胎的发育。
3、影响宫颈粘液的性状
有种含有孕激素的避孕环,可以缓慢释放孕激素,抑制排卵。还能使宫颈粘液变的稠厚,精子难以穿过,也能起到避孕的目的。
到这里,简单的介绍了宫内节育器的原理,可它真的会导致宫颈癌吗?或许了解了宫颈癌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就会懂得为什么“宫内节育器会导致宫颈癌”的说法站不住脚。
严肃脸
二、宫颈癌与这些因素有关
宫颈癌的诱发因素有这些:
1、HPV感染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的类型有120多种,其中有十几种种与宫颈癌发病有关,最常导致发病的是HPV16和HPV18。这两种病毒产生的有毒的蛋白质,作用到人体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癌变。
2、性行为
性接触是HPV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初次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很大关系。
3、分娩次数
生育过早,多次生育也与宫颈癌发病有关。这是由于分娩时会对宫颈的创伤以及妊娠时内分泌和营养的变化,都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增加。
4、其他
吸烟、吸毒等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效应,促进癌发生。
这下懂了吧
由此可见,使用宫内节育器和宫颈癌的发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关系。”宫内节育器会导致宫颈癌“妥妥的是谣言。不过这也暴露出医学知识普及的短板。这里小六立个flag:一定好好做科普!
丨声明:文中除特殊标明外,其余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