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会议指出,我国人口总量庞大,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这意味着,我国的“三孩生育”政策放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表示,三孩政策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人口专家过去提出了很多的政策建议,认为越快、越早放开生育政策越好,国家对此的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
不过,此前不少专家认为可能放开生育会“一步到位”,而现在采取了一个更温和的放开方式,放开三孩生育,这使政策的缓冲余地也更大一些。
5月11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尽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我国人口近10年的平均增长率降幅不大,但是最近数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尚有12.43‰,这一数字到2019年已经下降到10.48‰。
杨舸指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背景,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密切相关。数据显示,虽然最近10年人口总量继续低速增长,但较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数据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相应的生育率下滑趋势也非常明显。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般来讲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数量的,也就是说会出现人口世代更替的减少。
同时,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总人口负增长的时间点,也有可能由于出生率的一路走低而更快到来。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自然人口增长率下跌速度很快,已经从1999年的8.18‰下跌到2019年的3.34‰。目前,很多城市面临自然人口负增长的局面。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单位:‰
“从目前的人口增量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生育率的下降,此前预测的人口负增长节点(2027年前后),有可能会提前到来。因此放开生育政策,让更多有生育需求的家庭能够生育,这是避免人口负增长过早到来的一个手段。”杨舸说。
放开三孩生育会带来什么影响?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杨舸认为,首先,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5%,这个占比较此前预估的更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程度出乎大家的意料。如果要减缓老龄化的进程,提高生育率是目前能够做到的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从我国的人力资源禀赋来看,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规模优势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目前国际贸易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能够通过双循环来实现经济稳定且可持续的增长,我国的人口规模优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也就是与2010年相比,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但是应当看到,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仍然较大,达到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孩生育政策出台。
杨舸表示,目前来看,能否和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出现一个生育小高峰类似,出现“三胎红利”,这还不好说。因为根据此前的生育意愿调查,有生育三孩意愿的家庭整体比例非常少。因此,需要一些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的衔接来促进生育。
杨舸指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这些政策的覆盖面是很广的,因为改善生育率是一个体系工程,从恋爱到结婚组建家庭,到孕产期,再到儿童成长,整个过程都需要全面的政策支持体系,所以相关的配套政策也需要逐步建设。
杨舸认为,目前放开三孩生育政策,这是一个政策的起点,也是一个政策信号,未来会逐步把相关的配套政策,包括女性劳动权益、妇幼保健、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康的婚恋教育引导等,都会慢慢建立起来。
如今,新的“灵魂一问”:拼不拼三孩?
周岩(男):目前家里正打算要第一个孩子,长远来看,二胎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为了减轻孩子将来的负担,也让小孩有个伴。但是担心自己精力跟不上,毕竟大城市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竞争压力也很大,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要倾注很多精力。
徐林(男):目前已有一个孩子,不打算生二胎,主要是因为经济压力比较大。如果能解决高房价以及教育问题,还是会考虑生二胎的。
黄风(女):目前我还没有孩子,也不可能为了生孩子而结婚。我认为孩子和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我是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孩子生下来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包括教育问题。
王甜甜(女):我已经生了一个小孩,不打算生二胎。要说原因首先是经济实力不够,养一个都难,养两个压力更大;其次,教育问题待解,现在有孩子连高中都上不了,对我而言这难以接受。我自己年纪也大了,生二胎影响身体健康,影响身材,体力,精力也跟不上。
另外,生孩子后,需要花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压缩,我还想去追求诗和远方。
赵洛(男):我当年响应“晚婚晚育”号召,31岁结婚,34岁要的孩子,“二孩政策”出台后,其实也想再要一个,但条件不允许。经济条件是最大顾虑,养孩子太费钱,400块钱一罐的奶粉两星期得吃三罐,从幼儿园开始就得给孩子报班,不然上小学后跟不上。
另外,我们两口子都要工作,产假又短,没时间带孩子,还从老家带了保姆过来,包吃包住月薪3000元,这又是一笔支出。
除非将产假延长至至少一年,提高生育补贴,教育改革得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压力没那么大,才会考虑生二胎。
张澜(女):目前我还没生孩子,想生,但是又担心物质、精神上难以接受,如果35岁之前已婚并且已购房购车,工作也比较稳定的话还是会生孩子的。
但是不会考虑生二胎,一方面是怕身体变形,毕竟好不容易才减肥的;其次,我认为花心思培养好一个孩子更重要,两个孩子的话,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投入的心血都会分散一些。
杨林(男):我是独生子,目前没有孩子,可能要到30岁之后才会考虑要孩子,至少会要一个孩子。我们这代人的想法和上一代可能不太一样了,会更多考虑自己,觉得没有必要非得为了孩子去捆绑很多东西。
黎梅(女):我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孩子,目前不考虑生二胎。主要是压力太大了,家里老人年龄到了,照顾不过来,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两口子中有一个全职。如果说产假适当能延长一些时间,孩子的托管更方便一些的话我会更愿意生育。
赵军(男):目前自己的想法是不婚主义,所以对于婚姻不仅是没有憧憬更没有想法。大概率上是会持续自己的想法,将不婚进行到底。但是,也不排除突然遇到一个令你心动的人,转变想法考虑结婚。
我有考虑过领养,目前想法是领养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虽然我不是他们的亲生父母,但一定会给他们家的温暖和爱。
王娅(女):将来的事情确实很难说,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打算生小孩。我觉得有小孩会让整个家庭更加的完整,这是没有办法替代的。我计划绝对不超过两个孩子,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知道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孤独,不过我也不知道两个小孩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未来和自己的伴侣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生小孩的事情一定会考虑很久,因为首先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其次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照顾他们也是我们不负责的表现。
(文章整理自 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