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新闻 > 突发持刀伤医事件:江苏三甲医生被刺!

突发持刀伤医事件:江苏三甲医生被刺!

转载 来源 : 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2021-05-28 18:25:24 16
5月26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生一起持刀暴力伤医事件。 被伤医生是该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孙晋虎,通过多名医院工作人员证实,伤医者是一名63岁女性,作案凶器是一把水果刀。不

默认文件1617765436197.png

 

5月26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生一起持刀暴力伤医事件。

                                    

被伤医生是该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孙晋虎,通过多名医院工作人员证实,伤医者是一名63岁女性,作案凶器是一把水果刀。不过,从他们目前了解情况看,该嫌疑人此前并非受伤医生治疗的患者,她为何会向医生拔刀,原因尚不清楚。

                                    

1.jpg

                                    

伤医事件发生后,伤者医生第一时间得到了抢救,目前已脱离了危险,接下来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徐州公安局王陵派出所驻院警务室工作人员表示,该起事件发生后,嫌疑人第一时间被警方控制,目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2.png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官网截图

                                    

伤者是口腔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从事口腔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多年,曾担任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特聘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颅颌面)委员、全国唇腭裂学组委员等职。

                                    

而在1周前,2021年5月17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特诊科也发生一起暴力伤医事件。现再次发生悲剧,不禁再度引发社会对医护人员安全的担忧。

                                    

暴力伤医事件频发,背后的深层症结是什么,如何破解?

            

  • 现状:暴力伤医事件近十年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杀医、伤医案屡见不鲜。10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7月至2018年7月的17年间,导致医务人员死亡的伤医案件一共有47件。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和北京是发生最多的省市。发生在三级医院的暴力伤医事件最常见,占67.6%;二级医院发生69例,占23.8%;一级医院发生12例,占4.1%。

                                    

医院等级越高,规模越大,其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越多。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率从高到低的科室分别为急诊科、门诊大厅、内科、ICU。门急诊则一直是普遍高发的科室,而急诊科的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增长。

 

  • 探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医患沟通不足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倾向于去大医院诊疗,而我国医疗资源总量匮乏,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名医生每天要面对数以百计的患者,体力和精力的严重透支导致医患沟通减少,容易造成医患矛盾。

                                    

而与此同时,医保支付水平较低,但患者期望值较高。医保支付系统低水平广覆盖,很多患者“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且因医保限额导致部分慢性病患者难以入院治疗,加重经济负担,患者情绪在日积月累下容易暴发,把不满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

                                    

青年医生多在临床一线工作,其直接面对大量患者。现在的病历要求他们签署多种知情同意书、案牍工作非常繁重,与患者沟通时间减少,导致了医患信任关系建立的困难。

 

另外,医生承担很多与医疗无关的工作,如找床位、催缴费、医保控费等工作,导致矛盾双方利益冲突,矛盾不可调和。这些都为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频发生,恶性暴力伤医、杀医事件更愈演愈烈。而部分医疗机构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赔钱道歉,更是纵容了伤医行为,使一部分患者及其家属把“医闹”当作解决医患纠纷、发泄对医院不满的捷径。

                                    

从法律层面看,尽管我国《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指出“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卫生人员执业环境。”但对于医闹群体入罪时机和打击措施未做具体阐述。

  • 建议1:减少医生非医疗工作任务

                                    

增加医务人员与患者交流的时间,把时间还给病人,强化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文书书写,推行表格病例,提高电子病历效率。

                                    

同时,减少医务人员跟医疗工作无关的工作,减少医患矛盾的诱发因素,如催缴费、病床使用率、周转率,医保控费等工作。

                                    

如果病人本来就对疗效不满意,医生又来催缴费,或者病人还没治好,因为病床周转率指标,医院不得不赶病人出院,这都是很重要的根源。如今压在医生身上的非医疗事务太多,医生并没有太多时间真正去给病人看病或讨论病人治疗方案。

                                

  •   建议2:提高暴力伤医违法成本

 

目前只有当医务人员遭遇到“多次扰乱社会秩序、导致医疗工作无法继续、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等情节严重的“医闹”行为,执法部门才依据《刑法》中相关规定对医闹涉事人员做出相应处理。但此时对于施暴者的追究刑罚,已经无法弥补医务人员受到的严重伤害和损失,甚至发生死、伤等难以挽回的惨痛结局。

 

应将扰乱社会秩序、违法犯罪的医闹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才能更好地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建议对于扰乱医疗工作秩序,有暴力、过激倾向的医闹行为,一旦发生,即从重入刑。

 

现有法律法规对非暴力行为或施暴未遂情况未作出明确规定。例如,拒不完全统计,除暴力伤害行为之外,还有约60%的医务人员遭受过语言暴力,7.9%的施暴者采用拉横幅、摆花圈、逼迫医生下跪等方式进行伤害和侮辱,2-3.8%表现为跟踪、尾随和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

 

针对上述行为可能因为法律践行困难和条款漏洞,而令施暴者免于定罪或降级处理,让伤医者更加有恃无恐,造成对医务人员的二次滋扰和伤害,甚至让言语暴力进阶为肢体暴力行为。还是需尽快完善现有法律,为暴力伤医定性与从严定罚。

  • 建议3:引导以司法途径解决纠纷
 
现阶段多数患者及家属不了解有关医疗纠纷的司法程序,误认为其中涉及部门多、审理过程复杂、经济能力难以支撑,导致维权困难转而通过暴力伤医行为泄愤。因此,有关法律条文和司法流程的普及十分重要。

 

简化诉讼、仲裁等司法程序、将医疗事故责任鉴定过程标准化、透明化,为患方提供法律援助,都有助于鼓励其在对医疗行为存在异议时,通过合法途径申请医疗事故责任鉴定,采取正当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减少暴力泄愤事件。

 

还应通过公平司法与积极普法,促进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的多样化与可及性,引导公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遇事找法,不可采取过激手段,让暴力伤医零容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文章整理自:扬子晚报、新京报

 

1029-300@1x.png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健康早报】2021年5月28日
160独家 more
刚睡醒别这样做,伤身有风险!早上起床...
微课堂 more
白带异常?月经不调?不注意这点小心拖...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09019668)-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宁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