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4日丨 星期二丨农历三月廿三
4月30日23:40,当天从和田机场飞往乌鲁木齐的最后一个航班,中国南方航空CZ6820正在从新疆和田机场1号停机位滑行推出,准备起飞。
与此同时,一个中年男人突然抱着一个断臂男孩儿跑进了和田机场航站楼,哭着对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坐飞机!我们要去乌鲁木齐救命!”从此,一场跨越1400公里、历时7个小时、打破民航管理常规的紧急救援开始了。
爱心第一棒:医生一个电话,开启紧急救援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黎力,是7岁受伤男孩的主治医生,负责在手术台上为孩子重接断臂,4月30日,来自新疆和田一位同行的电话,打破了深夜的宁静,爱心接力的第一棒开始传递。
黎力:我说我们(接)这个肢体理论上必须要在6~8小时以内通血。现在已经是受伤多久了?看您能否联系你们这个机场工作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如果是错过了这个最佳时间,我们前面(做)的这个工作都将付诸东流。没有前期和田地区医院的及时紧急正确的处理、没有和田机场南航的飞机返航,包括乌鲁木齐机场、120、绿色通道用最快的速度转运到医院……只有他们把这一切做到最极致,才为我们争取了最后台上的半个小时,接通血管。
黎力:等于是我们这个生死时速的最后一棒交到我手上的时候,对于这种这种病情来说,并不是我一个手术团队就能做到的,这必须是全院各个平台、各个系统、各个科室合作才能达到的一个成果。就像来了以后,我们急诊科需要接诊,我们手术麻醉科需要保障,包括我们的输血科、检验科、放射科……这些科室都需要给我们保驾护航。从和田地区医院到机场,从机场还要到乌鲁木齐机场,还要到我们医院,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一算这个时间,三个半小时是确定的。路上肯定还得耽误时间,等于说能在受伤后6个小时到我们医院,已经是体现了我们中国的力量、中国的速度。因为这个神经恢复速度会很慢,预期一年以后,这个孩子能恢复到他日常生活当中去,能像健康的孩子一样去上学、背起书包,能正常用右手去握起他的笔。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可能有人会质疑说二次开舱门,飞机已经滑出之后又催回,然后重新再接纳一名乘客上来,是否会影响到飞行的安全,实际上对于安全的影响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工作来降低的。二次开舱门,实际上是属于飞机放弃了起飞状态,重新再进入待机的状态,然后再进入起飞的状态。这会有两个代价,一个代价是损失了时间,第二个代价是损失了已计算好的舱室配平状态。这次事件它比较特殊,因为它只是接纳了一位乘客和相关的医疗设备,所以对于整个的舱位配平影响比较小。所以总体上对安全的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是旅客的出行时间,但这次事件是为了紧急抢救一个重伤的孩子,大家很快达成了谅解。所有人都支持接纳这位孩子登机,整个航班延误处在可控范围内,所以我觉得,从这次事件上来讲,总的效果是好的。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