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7日丨 星期二丨农历三月十六
为客观评价我国医学界的科技贡献,引导中国医学的发展方向,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首次发布《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并同期发布《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据悉,2000年以来,我国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或首次创造的新技术、新产品,获得同行高度认可,并产生了重要、较恒久的社会经济价值,为《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的遴选标准。
今年首次发布的2项成果,不仅创新性和社会效益突出,而且获推选票数最为集中。今后将选入更多经过时间检验且展现出重大科技与社会经济价值的创新成果,每年动态发布。
《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则以2020年度具有突出学术、社会影响力和有促进学科发展、疾病防治、产业发展的较大潜力为标准。
在13万余篇中外文论文、2万余个专利、1035个获批上市的国产药品和1万余个注册的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中,产生备选项3253项。
经国家级医学信息科研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业研究团队,与多领域专家多轮研判和综合分析后,产生候选项112项。
再经219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评议,最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执行委员会推选产生40项《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
首次发布2项
项目1: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因素分析及早诊早治优化技术方案提升肿瘤防治水平
获选理由:利用覆盖我国6.5%人口的肿瘤登记数据,全面估算了我国人群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及生存率,发现23种可预防的致癌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在临床实践基础上,研究制定多个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标准,显著促进了我国癌症筛查、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标准化、均质化。
主要完成单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单位协作完成。
主要完成人:赫捷、陈万青等。
项目2:全球首创以肠道病毒71型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获选理由:自主研发可预防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症手足口病的疫苗,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每年签发量约1000万支,使我国手足口病死亡人数下降超90%。
EV71疫苗抗原/抗体标准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全球标准品,是首次由我国主持完成的生物药国际标准品。形成并建立了WHO的EV71疫苗规程,被WHO作为监管科学的范例,纳入全球监管科学的规划。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李琦涵、王军志、沈心亮、尹卫东等人。
《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专门设置新冠肺炎防治专题
《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共计40项。其中,临床医学5项、口腔医学2项、基础医学与生物学8项、药学4项、卫生健康与环境6项、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3项,新冠肺炎防治专题12项。
据悉,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生的重要影响,及我国科学家在多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此次《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专门设置了新冠肺炎防治专题。
该专题下的重要进展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侯云德发布。
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项目1:最早发现和鉴定新冠病毒病原并阐明病原学特征
项目2:我国学者最早向全球预警新冠肺炎疫情
项目3:最先报告新冠肺炎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项目4:最先明确新冠病毒流行特征
项目5:疫情暴发早期,以严格的循证医学方法开展新冠肺炎关键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
项目6: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的分子结构、病毒受体结合域的晶体结构及细胞受体(ACE2)的三维结构
项目7:创建“方舱医院”,有效隔离与救治患者,迅速重建医疗体系
项目8:首次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和《新冠肺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专家共识》
项目9:最先建立新冠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为新冠肺炎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关键性实验动物平台
项目10: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体内成功分离具有高活性的病毒特异性单克隆中和抗体
项目11:快速成功研制国产新冠肺炎疫苗
项目12: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及“三药三方”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