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好医生
脑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它并不少见,以20-50岁人群最为多见,其中20%至40%的病例可能会发生脑转移。相比原发脑肿瘤,脑转移瘤更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原发肿瘤的4至10倍。近年来,脑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居全身肿瘤第10位。在全身肿瘤中,脑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胃、子宫、乳腺及食道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儿童患脑肿瘤的可能性更大,约占全身肿瘤的7%。
脑肿瘤具有手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术后高复发率的“三高”特征。因此,脑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接下来,小六为大家介绍一位来自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的医生——阙中有,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担起着他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面对患者,他用心倾听,耐心解答,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手术台上,他全神贯注,严谨认真,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获得了无数患者的感激和尊敬。
阙中有 住院医师/医学博士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
专业领域为神经外科脑肿瘤治疗、颅脑外伤治疗。
本次专访,我们将医生的故事与通俗易懂的知识相结合,将大众心目中严肃遥远的医者形象还原为他们的原本样貌,让大众看见白袍下的故事,将深奥晦涩的医学知识变成患者及大众听得懂的医学科普内容。
一、与神经外科的缘分
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富有烟火气的乡村,医院都是无数生命交汇的地方,而诊室和手术室则是医生们挥洒汗水、付出辛勤努力的重要舞台。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这些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日子,也造就了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阙中有就是一个行走在神经外科诊室与手术室之间的勇者。他身穿白大褂,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为生命而战。他的步伐虽忙碌,但从未慌乱;他的眼神虽疲惫,但始终坚定。因为他知道,每一次手术刀的挥舞,都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与期盼。他相信,生命无价,每一份付出都值得。
回首过去,高考那年的抉择仿佛还在眼前。阙中曾如同一只迷途的小船,在众多专业的海洋中徘徊。每一个专业都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诱人的光芒,让他难以抉择。他迷茫、焦虑,试图从他人的建议中找到答案。但他发现,每个人的道路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
“后来我意识到,其实选什么专业还是要靠自己去找寻,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罗列自己的兴趣与擅长,后来发现其实医学这条路,是我喜欢的,也是我应该选择的。”阙中有说道。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探讨和内心的挣扎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个选择,让他找到了人生的使命与价值。
“医学对我而言,既是一种召唤,也是一份承诺。我的父亲也是从事医疗相关的工作,成长过程中也耳濡目染着一定的医学知识。他特别欣赏外科医生,在他眼中外科医生是勇敢而智慧的化身。而我动手能力又特别强,对医学也颇为感兴趣,我就想那我就做个外科医生吧。所以就考了家乡附近的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
就这样,阙中有在中国医科大学开始了他的医学之旅,从临床医学的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博士生的深造,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成长。在医路漫漫的征程中,他不断学习、进步。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医生,每天都在手术室里努力工作,救治着患者的生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奇迹,用自己的医术给病人带来新生。虽然医学道路上充满了辛苦和牺牲,但阙中从未后悔过他的选择。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与价值。
阙中有在大学的前两年里,如同许多初入医学殿堂的学子一般,对于医学的广袤领域,尤其是生命科学那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尚缺乏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因此,对于未来将要踏足的科室方向,他的心中并未形成明确的蓝图。然而,尽管他对医学的认知尚显稚嫩,但他的内心却早已种下了一颗坚定的种子——既然已经踏上了医学这条神圣而崇高的道路,便应勇敢地挑战自我,选择一个充满难度和挑战的领域去深耕。
据他描述,在校期间,医学本科教育的版图中,神经外科的知识所占的比重并不显著。本科阶段的教材更多地聚焦于普通外科、骨科等大外科领域,而眼科、神经外科等学科则如同繁星般点缀其中,作为选修课程存在,它们在考试中的分值也仅占五分之一。但尽管如此,阙中有依旧被神经外科独特魅力所吸引。
“它所探讨的是人类大脑这一最为神秘和复杂的器官,它的研究内容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又似乎遥不可及。而神经外科,正是致力于研究这个神秘器官的学科。它旨在了解大脑的结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进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这种神秘感让我对神经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渴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一领域,揭开其中的奥秘。尽管神经外科的知识体系庞大且深奥,但我坚信,只要我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掌握它。因此,我在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神经外科作为我的未来的专业方向。”阙中有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他深知神经外科的重要性,也清楚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但正是这种无畏的精神,让他勇敢地迈向这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领域。我相信,这不仅是因为他对大脑的神秘感充满好奇,更是因为他渴望为那些遭受神经系统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健康。
二、不断丰富,不断深耕
毕业后,阙中有这位地道的沈阳人,选择了南下深圳,寻找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吸引着无数有志之士。而对于阙中来说,这里更是他实现个人价值和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理想之地。碰巧当时深圳正在大力推进医疗三名工程,这一重大举措让他看到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他深知,医疗三名工程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医疗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作为一名医生,他觉得这是一个既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又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的契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深圳,投身于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城市。
在深圳,阙中有有幸遇到了近几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鲍海遇老师。他的出现如同指路明灯,照亮了他在神经外科领域探索的道路。
“鲍海遇老师是一位杰出的医者,他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与他共事的时间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鲍老师不仅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导师,更是我生活中的朋友。我们在一起工作、研究的时间非常长,甚至在工作之余,我们也会一起吃饭、聊天。在与鲍教授的交流和相处中,我能感受到他的为人和学术思考方式,他始终站在医学和科学的前沿,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思维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僵化,反而能不断带来新鲜的理念和观点。这些新鲜的观念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阙中有的描述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对老师的崇拜之情。我们也能在话语中感受到老师的伟大,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尚品质。鲍海遇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付出,不仅让阙中有以及其他学生受益终身,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除了鲍教授,每一位同行皆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医疗技术都值得我学习。”在阙中有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他深知,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疾病挑战,为患者带来真正的帮助。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是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和培训活动,不断汲取新的医学知识和经验,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紧跟疾病发展的步伐。
2023年,他还有幸前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在这次进修中,他主攻垂体瘤、实验室解剖、内镜手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入探究这些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治疗方法。这次进修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更让他接触到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临床思路,为他的职业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垂体瘤的治疗
垂体,这个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位于大脑底部,紧邻丘脑下部腹侧,是藏匿于鼻子后方深处的豆粒大小的小器官。尽管它体积小巧,但功能却极为强大,被誉为“小身材、大管家”。它掌控着人体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对身体的各个部位产生深远影响,分泌的激素有助于调节人体许多重要功能,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免疫防御等。正因为如此,它被认为是人体内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体。垂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垂体功能异常,将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繁衍能力,甚至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垂体瘤,顾名思义,是来源于垂体本身的一种常见脑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发病年龄主要在30~40岁之间,男女发病率均等。阙中有告诉我们,每当提及脑部肿瘤,多数人往往都会感到恐慌和不安。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垂体瘤为良性,恶性转变的情况较为罕见。作为一种多发性肿瘤,垂体瘤也可能由外部刺激引发,其诱发因素多种多样。虽然是良性,但如果垂体长肿瘤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小。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因疾病不断加重而引发过早死亡,所以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此,阙中有强调:“如果发现患有垂体瘤,首先不必过于恐慌。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及时就诊于神经外科,对疾病进行全面、正确地了解。医生也会根据垂体瘤的类型、大小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垂体瘤,实际上面临着最大的难度在于疾病初期的症状较为轻微,甚至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这就使得患者容易忽视病情,甚至可能采取错误的诊疗措施,从而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这不仅对患者本身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也增加了后续治疗的难度。所以在面对垂体瘤时,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功能、神经系统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临床表现和视功能受损的程度往往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我国医学技术的推动下,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临床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为患者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垂体瘤的治疗方面,手术为主导的治疗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仅有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会采用药物治疗。”阙中有介绍道。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垂体瘤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独具优势,无需人为“开凿”手术通道,而是充分利用鼻腔的自然通道。通过神经内镜,医生可以获得更为宽敞的手术视野和更大的操作角度,真正实现微创手术的目标。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从最初内镜的雏形到现在,神经内镜已广泛应用于经鼻,包括垂体瘤切除,还有其他扩大入路的肿瘤的切除,经历了两个世纪的漫长过程才发展到现在的很成熟、完善的神经内镜设备和技术。这一历程见证了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微创手术理念的深入人心,阙中有用专注而坚定的表情告诉我们:“微创手术的精髓,远不止于切口日趋微小,其真正的魅力,更在于手术过程中对脑部神经的保护,手术的风险得以精确控制,有效预防手术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这样的微创手术,不仅是对患者身体的疗愈,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阙中有的历程,就是对医学事业无私奉献和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每一步都充满着挑战与机遇,坚韧与拼搏。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要有对患者生命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以精湛的医术和关爱的心态,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健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阙中有能够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和突破,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医生详情
⬇️⬇️⬇️
垂体瘤是通过怎样的检查确诊?
A: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分泌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视力减退、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为了确诊垂体瘤,医生通常会依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方面的结果。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包括激素水平检测和生化指标检查。激素水平检测是为了了解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是否紊乱,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等。生化指标检查主要包括血糖、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垂体瘤的关键手段。头颅CT扫描和头颅磁共振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头颅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骨质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头颅磁共振检查则可以更精确地显示肿瘤的性质,如良性或恶性,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诊断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垂体瘤。
垂体瘤需要终身服药吗?
A: 垂体瘤是否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因人而异。大部分垂体瘤不一定需要终生吃药,因为垂体瘤经过治疗以后的恢复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一部分垂体瘤通过手术切除后能够完全恢复正常,只要术后检查垂体功能正常,体内的激素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内的话,是不需要吃药的。
但是由于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术后5年内会有复发的可能,所以需要终身随访,刚开始是可以半年复查,五年之后可能变成一年一次、两年一次、五年一次这样。
垂体瘤术后要怎么护理呢?
A:垂体瘤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术后住院时间大约为一周。在此期间,专业的护士会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帮助。
至于出院后的护理,出院时,医生会为患者提供一张注意事项的纸张,患者需严格按照纸上的内容进行自我管理,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垂体瘤术后护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生活方式等。患者及家属需密切关注术后康复过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以期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同时,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过上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