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小六探店 > 郭琳 | 医者仁心 守护内分泌与代谢病的希望之光

郭琳 | 医者仁心 守护内分泌与代谢病的希望之光

原创 作者 : liaoyl160 2024-08-01 13:49:28 1063
全面了解医生,从这里开始!
李含模.jpg
 

 

 

 

走近好医生

内分泌与代谢病门诊,听起来可能有些专业且陌生,但实际上,这个领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它涉及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到骨质疏松、脂质代谢异常等,都是内分泌与代谢病门诊所关注的范畴。

 

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大部分人的饮食偏好逐渐转向以精细的食物为主,同时由于伴随着运动锻炼的频次相对减少,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针对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其预防和干预的难度有时确实相对较高,需要我们保持警觉。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察觉到身体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或是观察到某些发育异常的迹象,都应当毫不犹豫地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以确保能够及时得到妥善的诊断与治疗。

 

接下来,小六为大家介绍来自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门诊的副主任医师——郭琳。从医20余年,不仅具备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过程中,她总是能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她的专业、细心和耐心,也为她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1
专家简介

 

郭琳.png
郭琳  副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总医院 内分泌与代谢病门诊

 
 
擅长

糖尿病 甲状腺疾病 甲亢 甲减 甲状腺炎 肾上腺疾病 垂体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2
医生故事
 

本次专访,我们将医生的故事与通俗易懂的知识相结合,将大众心目中严肃遥远的医者形象还原为他们的原本样貌,让大众看见白袍下的故事,将深奥晦涩的医学知识变成患者及大众听得懂的医学科普内容。

 

01.选择医学,不断钻研

在医院的繁忙与喧嚣中,内分泌与代谢病科静静地矗立,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室。这个科室并不像消化内科等内科专业,可以通过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实操来诊断与治疗,而是更多地借助于辅助的检验、检查结果协助诊治。然而,这种特殊性并未使郭琳退缩,相反,她看到了这片领域中的无限可能,看到了自己才华得以施展的舞台。她以坚定的决心和执着的追求,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内分泌与代谢病的研究与诊治中,力求为更多患者谋福利,解决问题。

 

实际上,郭琳并非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也没有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地接受医学的熏陶,但是,在她童年的记忆中,那一缕清晰的白色,却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成为她选择医学,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的最初动力。

 

那一缕白色,便是医院的消毒水味道,对于她而言,这种味道伴随着她的成长,也见证了她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向往和憧憬。在她眼中,医生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使者,更是守护生命的勇士。

 

她告诉我们,在她年幼的时光里,母亲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尽管当时她还年幼,对生命的脆弱性还没有深刻地理解,但是已经能够从母亲身上感受到病痛的折磨。懂事的她也因此经常陪伴着母亲,穿梭于医院的长廊之中。

 

“每当看见医生们身着洁白的大褂,佩戴着口罩和手套,我总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神圣感,特别的崇高而庄重。看到那些病患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一个接一个地走出病房,仿佛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黑暗中闪耀。正是那些瞬间,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与脆弱,也感受到了医者的伟大。虽然后来母亲的身体如愿康复,但每当我看到有人生病,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时光,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医生,渐渐地,也渴望成为像他们一样帮助他人的人。”郭琳缓缓回忆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郭琳对医学的兴趣之火越发炽热。她的内心充满了对治愈病痛、解救患者的渴望,她想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治愈那些像妈妈一样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她想要成为那个在病患最需要时,伸出温暖之手,为他们带去慰藉与希望的医者。因此,在面临大学报考志愿的关键时刻,她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医学这一神圣的专业。她知道,医学之路并非坦途,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时间和心血。然而,她坚信,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就一定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点燃希望之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本科的毕业钟声敲响后,郭琳踏上了职业生涯的崭新征程,她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决心,投身于医疗领域,开启她的职业篇章。然而,随着她在工作中的不断深入,她逐渐认识到,尽管自己已经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但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专业知识仍需不断地充实与深化。为了攀登医学的更高峰,郭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重返校园,继续深造。

 

“当时,我深感自己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必须去进一步进修。”郭琳回忆道,“在专业的选择上,我也经历了一些犹豫与纠结,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急诊内科。因为这个学科涉及的病种繁多,能够覆盖内科的所有专业领域,更加有助于我拓宽视野。而且,由于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培养出来的是高复合型人才,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的情况,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在校园里,她以深厚的求知欲和刻苦地钻研精神,深入学习,努力汲取医学的每一滴精华。经过硕士阶段的洗礼,郭琳带着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更加成熟的心态,去到了急诊内科的工作岗位上。三年的临床实践,让郭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与肩负的重任。然而,她并未因此满足,她认为自己应该选择一个专科,精进自己,专攻某个领域的疾病。于是,她再次重返校园,考取了内分泌科的博士学位,踏上了新的学术征程。

 

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郭琳对内分泌的理解也逐渐从“输入”转化成“输出”,从以前拿着课本跟在老师背后聆听教诲的学生,变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副主任医师。

 

郭琳主任门诊.jpg

 

 

02.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对于医者精神境界的深刻描绘。他认为医学之道乃“至精至微之事”,需医者倾尽毕生之力,勤学不辍,不得有丝毫的松懈与马虎。郭琳正是这样一位在医学海洋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探索者。

 

二十多年来,从研究生到博士,她一路攀登高峰。时刻关注着内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不断吸收最新的指南和治疗方案。她深知,内分泌与代谢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细致地分析每一个病例,找出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她不断地钻研,力求在这个领域中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内分泌看不见、摸不着,却关系着人体的各个系统。从常见的糖尿病、痛风到“五花八门”的各种内分泌疾病,还有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的各类代谢罕见病,内分泌疾病通常十分“隐秘”,容易漏诊和误诊。这也就要求医生要练就火眼金睛,像侦探一样从错综复杂的病情当中搜寻蛛丝马迹,找到疾病发生的真正原因。

 

临床上,郭琳深入研究了各种内分泌与代谢病的发病机制,掌握了其病理生理特点。对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疑难疾病,她皆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深厚的临床经验。不仅如此,她更是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锤炼自己的诊疗技艺,力求为患者带来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学是不断地发展的,作为医生终身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从主治医到副主任医师,随着阅历的丰富,技术的精进,临床上的患者也就越来越多。回看20 年前,有些当时引以为傲的先进技术,到现在其实已经过时,成为历史的注脚。不仅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医疗科技的浪潮更是汹涌澎湃,无时无刻不在刷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些变革也推动着医学领域向前发展。所以对于医生,无论是治疗理念还是治疗策略,都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回馈于社会。” 郭琳说着,她的言辞真挚而有力,话语中充满了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敬畏。

 

虽然因为工作忙碌没有大块完整的学习时间,但郭琳还是会利用工作间歇,关注国际国内最新的医学动态和诊疗指南,阅读国际相关资料。“只有理论知识成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患者实际上也是我们的老师,每一个病例都是对我们的考验,只有不断地积累的临床经验,医生才能成长。”

 

凭着自身敏锐的直觉和深厚的专业功底,郭琳解决了许多患者的疑难问题。其中,有一位年仅24岁的男性患者,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身体不适使他被紧急送往急诊室。郭琳医生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病情的敏锐洞察,果断地判断出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随后的一系列详细检测,均验证了她的判断。

 

“患者身形魁梧,身高1.78米,体重却高达230斤,明显属于肥胖范畴。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到他的生活方式极度不健康。经常熬夜,喜欢在凌晨时分吃夜宵,甚至放弃白开水,只喝饮料。日常饮食更是以高热量油炸食品为主,这些不良习惯共同导致了他的血糖异常升高,进而诱发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郭琳描述着。

 

经过紧急的抢救和精心地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随后,郭琳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降糖方案,并着重强调了减重的重要性。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不仅体重显著下降,生活习惯也开始变得规律,血糖也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从医20多年来,郭琳救治过的患者数不胜数,她以她的专业精神和对患者的深深关怀,再次证明了医生这个职业的崇高与伟大。她深知,每一次的诊疗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也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不断挑战和提升。每一个患者的康复,也都是她心中最大的欣慰和骄傲。

 

03.糖尿病的治疗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人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也伴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因不良饮食习惯诱发的各种慢性病逐渐增多,其中,曾被视为“富贵病”的糖尿病在我国由罕见转变为普遍现象。

 

糖尿病被誉为“不死的癌症”,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更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病症。尽管过去它常被视为“老年病”,但近年来,糖尿病正以恐怖的速度在中青年群体中迅速增长。据权威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41亿人,居世界之首,几乎每8个人中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更令人担忧的是,预计至2045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攀升至1.744亿。

 

此外,据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检测系统报告,我国有50.1%的人身患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意味着几乎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正在受到糖尿病的潜在影响,或是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糖尿病分型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较为少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幼年和青少年,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仅占不到1%的比例。然而,2型糖尿病则显得尤为普遍,占据了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5%以上。

 

“糖尿病本身,虽不一定会直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其潜在的并发症却令人堪忧。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的器官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已知的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因此它也是并发症最多的疾病之一。在这些并发症中,尤为严重且常见的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等。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显得特别关键。”郭琳说道。

 

作为内分泌领域的医学博士,郭琳凭借她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为我们深入剖析了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变革。她指出,自100多年前胰岛素的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口服药到如今的注射剂,从单一的治疗选择到多元化的药物种类,从依赖医师经验的用药到基于循证医学的规范治疗,糖尿病的治疗路径已经从单纯追求血糖改善转向了以改善主要结局为驱动的综合治疗策略。

 

此外,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疾病认知的更新,各种降糖机制的药物也在不断研发,糖尿病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步更新,现在采用个体化、多方位的管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仅如此,郭琳进一步指出,对于糖尿病而言,进行长期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治疗糖尿病并非依靠单一手段即可见效,而是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施治。其中,血糖水平的精准调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要求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起高度的默契与配合,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实现长期健康的预后。

 

“糖尿病具有极强个性化特点,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样”,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医从性尤为重要。当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终身管理,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因此,我们热切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够以平和理性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抗击这一挑战,争取战胜疾病的胜利。”郭琳深情地呼吁。

 

总的来说,糖尿病虽然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但它并不是无解的难题,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治疗手段,完全可以实现对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关键在于及早发现糖尿病的征兆,并及时启动治疗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显著减轻糖尿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医生详情

 

深圳大学总医院 郭琳.jpg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liaoyl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