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白衣,沉稳从容的姿态。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就是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屈光科主任——常征医生。他扛起了临床、科研、教学的三面大旗,多重角色不断转换下,行医济世的初心不变。近视手术就像在眼球上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眼科领域的艺术家,来听听他的故事。
10万+患者成功摘镜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目前在中国至少还有6亿的近视人群,庞大的近视人群里,每2人中就有1人尝过近视的痛。
被框架眼镜压得发痛的鼻梁
戴隐形眼镜后缺氧的红血丝
不带眼镜时偶遇熟人的社死
这些分分钟都让人头大。为了摆脱厚重的眼镜,很多人在心里默默种下近视手术的种子。也有一部分人担心:近视手术安全吗?
就在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曾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角膜屈光手术,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了。本身手术的安全性是高的,可靠的。”
从2003年每年50例到如今的每年有100万人接受手术。随着近视手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有摘镜需求。常征医生每年需要做4000例左右的近视手术,25年的从业时间,有10W+的患者在常征主任巧手下实现了摘镜,收获了更高质量的视觉体验,生活质量直线式提高。
近视手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常征医生坦言道:
「能有幸见证了手术安全性、精确性、可预测性的大幅度提升,这要得益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主动学习和跟进」
常征医生便是如此要求自己的。他督促着自己要不断打磨,精益求精,在日日夜夜的学习和训练下一举拿下了瑞士STAAR Surgical ICL晶体眼镜全球官方认证手术医师和德国蔡司全飞秒SMILE手术官方认证手术医师证书。
PROFILE
常征
近视手术疑惑解答
近视手术能够治愈吗?
近视手术≠治愈,近视手术=矫正
本质上来讲,近视手术只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来“矫正”近视,让人们看物体的清晰度达到了正常的水平。但是,它却不能改变近视导致的眼球变化,“彻底治愈”近视。
近视手术的类型有哪些?
目前的近视手术主要有角膜激光手术和ICL人工晶体植入术。
激光类手术:是一种“减法”。它针对角膜,通过把角膜“削”成一副能匹配你眼睛的“眼镜”,让你的世界恢复清晰。激光手术是作用在角膜上,无法改变眼轴长度。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它属于“加法”。手术是在眼内植入一枚类似“隐形眼镜”的人工晶体。
人人都能做近视手术吗?
近视手术可不是“人人皆可做”,在忧虑什么时候做之前不如先看下是否适合做。
第一步:需要做20多项的规范化检查,评估眼睛是否具备做手术的条件
第二步:评估眼睛条件适合做哪一种,激光类还是晶体植入类
第三步:决定做不做,再了解手术的技术、设备价位
第四步:最后决定什么时候做
什么?术前需要做20多项检查?有这必要吗?各个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很多人的普遍疑惑。
别急,小编这就来为一一一解释各个项目的目的。
手术的安全性离不开对眼睛内部的评估。
激光手术需要削掉一部分角膜,因此要评估角膜的厚度、角膜的形态等。
晶体植入手术则需要检查角膜内皮、晶体深度、睫状体结构、眼内部结构等。
常征主任解释道:“精密的检查是为了获取眼部情况的精准数据,从而制定差异化的专属手术方案。”每个人的眼睛条件都是独有无二的。对的手术方式才能把手术效果最大化。
撇弃不良用眼习惯
当我们谈到是否有职业危机感,常征医生感慨在眼科25年的从业经历中,见过各型各色的患者,沉淀下很多经验。同时,常征主任语重心长的叮嘱要注意这些不良用眼习惯。
熬夜玩手机
隐形眼镜佩戴时间过长
眼妆卸不干净
频繁使用眼药水
近距离用眼
电子产品不离手
这些曾被人民日报公开点名的坏习惯,看看你中招几个?智能时代下,电子产品的在手,指尖在屏幕上跳跃,伴随而来的是近视度数的激增。如何科学用眼?来听听常征主任怎么说。
“
1
牢记20 - 20 - 20法则,让眼睛度个假
电脑使用20分钟后,向 20 英尺(6 米左右)远处,看至少 20 秒
“
2
办公学习,控制与屏幕距离
眼镜与屏幕应至少距离50-60厘米。大字体、适宜的光线、温和的屏幕亮度,筑起了近视防控的一道道屏障
“
3
眨眼热敷双管齐下
使用电子产品时,通过增加眨眼频率可以促进泪液分泌,防止干眼。眼睛疲劳不适,不妨试试热敷
看到常征医生由衷给患者的叮嘱之语。我们深受感动。走近这样一位把患者放在首位的好医生,我们满载而归。正如常征医生所说:「 患者收获清晰的世界,就是最好的回馈」。能遇到这位在指尖上铸就艺术品的医生,是患者的一大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