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情况。
会上,与会人员着重围绕当前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解答,我们一起来看看——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1.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介绍,我国已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这些医疗中心的设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朱洪彪介绍,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还支持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61个、省级3800个、市县级11000个,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
2.基层诊疗量占比52%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朱洪彪说,2023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群众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强。
3.5500多家医院提供“一站式”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目前全国有5500多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提供“一站式”服务,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达到77.7%。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推广至全国24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28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开设了一类新型门诊。
4.打造14家公立医院样板
2022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选择14家公立医院作为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朱洪彪介绍,这些试点医院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强核心专科能力建设,提升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诊疗效果。同时,紧盯国际医学前沿,在脑科学、再生医学、生物医学等关键领域协同攻关,并推进管理创新,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据介绍,两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医院的疑难复杂疾病救治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医院运行效率等,普遍好于同级医院平均水平。
朱洪彪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人才、创新、技术、信息等为重点,推动试点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那么,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否就意味着医疗资源进一步集中呢?
对此,朱洪彪表示,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通过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等等这些措施,大力提升市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来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共为、责任共担,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使医务人员付出与薪酬相匹配?
1.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朱洪彪表示,要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抓住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窗口期,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更加科学、精细和规范,使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能够弥补医疗成本、能够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同时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突出公益性发展方向。
为调动积极性,应从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共同发力,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使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与薪酬相匹配。持续推进职称改革,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第一线。建立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表彰好医生好护士,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2.让医保支撑更加有力
江苏省是2021年7月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时隔近三年,11个综合医改重点省份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在发布会上,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在介绍经验时,强调了薪酬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性。
在谭颖看来,一方面,要让“医保支撑更加有力”。江苏省近年来推动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2023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99项,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对高水平医院使用创新技术的新项目定价申请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要让“人事薪酬制度更具活力”。
江苏省对卫生急需紧缺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纳入事业编制。按照公立医院的人员总量核定岗位总量,提高高级岗的比例。对于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采取所需薪酬总量单列的办法。
如何发挥绩效考核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表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已经成为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落实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加强内部运营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为保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我们按照稳定性、统一性、准确性和简洁性的原则,结合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等相关指标,引导公立医院更加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合理控制流动负债规模,降低医院运行的潜在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绩效考核工作:
一是探索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分级分类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为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积极总结绩效考核以客观数据评价为基础的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两者有机结合。
三是科学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持续推动公立医院发挥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龙头”作用,不断把公立医院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凝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医院如何推进医学科技创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介绍了浙大一院在这方面做的工作:
第一是聚焦临床问题打通医学创新的全链条。我们依托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传染病重症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医院出台了一揽子的创新扶持措施,初步改变了既往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学家工作相脱节的问题,极大填补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鸿沟,形成了良性循环。年发明专利逐年增长,科技转化项目转化金额逐年增加,在肿瘤的早诊早治、疫苗研发等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解决了一些“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药物、试剂、疫苗的国产化,降低了医疗费用,惠及了更多病人。
二是多维度塑人才,激发发展接续动力。落实党管人才任务,统筹各方面资源,制定医院中长期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坚持“五湖四海”“引育并重”“人尽其才”,在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中先行先试。建立“重医德、破五唯、看特长、一招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近三年来,引进国内外教授、临床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175人,培育137人,逐年夯实医院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为今后有更多的高水平专家为老百姓看病就医做好服务。
三是强化技术引领,彰显疑难病诊治的硬实力。始终瞄准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难题,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的集中优势,形成了一大批有职业特色的国内外创新技术,如建立了中晚期胰腺癌一体化建设、血液病一体化治疗、重症传染病一体化治疗等技术新体系,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解决了治不了、治不好、活不长的难题,坚持患者为中心,专家围着患者转,让患者少跑路,解决患者的烦心事。我们每年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3.8万人次,减少误诊误治,患者的治愈率大幅提高。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患者满意,那么该如何改进医疗服务?
1. 国家层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表示,我委始终高度重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工作:
一是不断创新理念、服务向前,通过完善预约诊疗制度、畅通转诊渠道,探索预就诊、预住院等方式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二是不断简化流程、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一次就诊付费一次”等,避免或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并且通过完善多学科诊疗制度,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运用信息化等新技术,为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提供支撑。
2. 地方层面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吉建军表示,为打通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流程,就医更方便。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系列举措,通过开设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上线智慧导航系统、推行诊间支付和病区结算等方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二是送医上门,服务更暖心。积极开展家庭病床、护理到家服务工作,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着力解决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等特殊病人往返就医的烦恼。
三是降低负担,看病更实惠。积极推进市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实行村卫生室医保门诊统筹结算,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加大集中带量采购力度,降低药品耗材价格,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3.医院层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表示,浙大一院在改善医疗患者的体验上做了以下工作,主要是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痛点深入调研、流程再造,提升就医的体验感,这些工作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一”,即一手机、一张床、一路暖。
一是“一手机”实行全院通关,患者少费时。患者就医时无需带卡,一部手机实现了门诊全流程的服务。
二是“一张床”高效率统筹床位,患者少负担。打通全院床位管理,平均住院等待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到3.5天,年开展日间手术3万余台次,平均住院时间降到4.7天。
三是“一路暖”全流程服务,让患者少费心。针对医院停车难,特殊人群行走难,医院设置了多个院内的临时下客点、爱心接驳车、出院接送停靠点;暖心陪诊员不仅在医院的门诊陪诊,还会把患者送到病房;居家护理团队提供了上门护理服务,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医脉通综合自宣传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5月7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