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牙病却越来越多?
原创
作者 : mazp160
2024-02-20 14:45:46
4162
牙病如此普遍的后果也已经慢慢展现出来了:年纪轻轻就掉牙的人越来越多,而就此要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小编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最有可能患上的疾病是什么?
答案不是癌症、也不是三高,而是口腔类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病。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超过了90%,而就诊率只有10%。
牙病如此普遍的后果也已经慢慢展现出来了:年纪轻轻就掉牙的人越来越多,而就此要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年,我们的牙齿都欠下了哪些债?
为什么我们的牙病患病率如此之高?牙病又是如何缠上我们的呢?
其实这与我们的认知不无关系,毕竟有这样一句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我们知道牙疼难受,但在普遍认知里却不把牙疼当病,更何况说去看牙病甚至日常特别保护牙齿呢?
但牙齿本是一种身体器官,只要出现问题就是生病了。它虽是人体最坚硬的部分,但也很脆弱。因为牙的一生大概要咀嚼50吨食物,受到冰的、烫的、硬的、酸的各种攻击。

而实际上真正让我们患上牙病的不止这些,而是——看不见的细菌。
吃东西对牙齿的刺激只是短暂的,而嘴里剩下的残渣所滋生的细菌对牙齿的伤害却是漫长又悄无声息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它们没日没夜地腐蚀着牙齿和牙龈。
小小的细菌在嘴里能搞出多少牙病呢?一开始,它的确没搞出什么大动静,很多人的口腔问题都是从小黑点开始的,甚至只是从口臭开始的。
因为嘴里的食物残渣滋生细菌就像夏天的剩菜剩饭变味一样,有了合适的温度等条件,就会迅速滋生。

如果没有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1个小时菌落就会开始融合,让嘴里有臭味。2个小时就会完全融合,覆盖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
所以即使是刷过牙了,那些没有被清洁干净的角落长时间也会继续生成牙菌斑、结石,进而一步步“吃光”你的牙齿…… ;

前3个阶段的牙病不容易被发现,但直到第4个阶段开始牙疼时再去看牙医也是可以挽救的,不过一部分人还是没有看医生的意识,或者只是买点消炎止疼药应付一下。
而实际上这时候已经到后期了。所以虽说看牙实在贵,但从牙开始生病到掉牙也非一日之功,尽早挽救才是关键。

从浅龋到拔牙、掉牙是牙病越来越严重的过程,那么直到那颗牙终于掉了,离开我们的身体,这场持久的牙病是不是就算是终于结束了呢?
牙已经跟嘴巴说bye bye了,也不会疼了,应该算不上病了吧?
而事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牙齿可是我们身体的器官之一,自然有它必不可少的用处。缺牙之后虽不再被牙疼折磨,但仍可能处于一种疾病状态。只有少数情况不需要修复,大部分情况都需要及时做修复治疗。

比如长在最里面的智齿就没什么咀嚼功能,算是一种没用的器官。如果缺失了也不需要特别补救,甚至长歪时还需要主动拔掉。
但绝大多数的牙齿都是需要修复的,除了智齿之外的每一颗牙齿都有自己的功能,缺一不可。
口腔的主要功能包括发音和咀嚼。比如在吃饭的时候,门牙先负责把食物切断,第一、第二前磨牙则负责撕裂,第一、第二磨牙再负责研磨,这样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咀嚼过程。
所以只有每一颗牙都好好工作,才能保证口腔和消化器官等的健康运转。
而缺牙的影响远不止在吃饭那一会才体现出来,它的影响有短期的、表面的,也有长期的、隐藏的。
如果缺的是门牙,一张嘴缺牙那里的黑洞就会被人看见,给人的印象多少也会打折扣。
而就算缺的不是门牙,缺牙之后也会养成偏爱一侧咀嚼的习惯,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两侧用力不均,慢慢地变成“歪脸”、“大小脸”。
缺牙之后,咀嚼不到位,吃下去的食物太大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肠胃也会经常不舒服。
缺牙两边的位置失去支撑,邻牙的牙槽骨也会开始松动。一旦松动,就意味着这颗牙也会慢慢保不住。

缺一颗牙拖着不补,结果连累一嘴牙可能是每个经历过的人最后悔的事。
而且研究表明,牙缺失人群高血压、脑中风、以及老年痴呆的几率都比牙齿较为健全的老人要高。
既然缺牙也是一种病,而且危害不小,那缺牙之后的修复该怎么做呢?
修复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考虑到口腔情况、钱、时间和舒适程度,我们每个人选择起来都会很纠结。但这里想告诉大家:修复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询问医生意见后选择合适自己的修复方式~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
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mazp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