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青少年突然选择轻生的新闻并不少见:
西安一名9岁小女孩,因无法按时完成作业,选择从15楼跳下。
一名15岁少女跳楼,父亲在楼下试图接住孩子被砸伤,最后父女双双殒命。
......
是哪种痛苦,会让一个人生刚起头的孩子毅然放弃生命?
而这场悲剧,又全是家长的错吗?
自杀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时间心灵上的痛苦折磨。根据最新统计,深圳每5个人中就有1人出现了心理问题。为此,2020年9月初,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大高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相对于这些关心学生的紧急措施,更多的却是大众的不理解。
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脆弱?享受着无忧无虑童年的孩子,怎么会要去自杀呢?
不仅很多成年人想不明白,就连自杀遗族——失去孩子的父母也无法理解。
“我当时想嘛,孩子的天性,一扭头,什么烦恼都忘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巨大,每个家长几乎都用尽所有心力,倾注在孩子身上。
但大家都有一个共性:大多数的家长,都在关心孩子有没有吃好?成绩怎么样?长高了没有?却很少有家长能够花时间跟孩子真心交朋友,了解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
一旦沟通不畅,长辈都会摇摇头:“和现在的年轻人很难交流,好叛逆。”
年轻的内心在想什么呢?
每天的快节奏生活,让家人之间几乎很少时间能认认真真来一次情绪的交流。
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可能没有机会告诉父母,但他们会告诉老师:
“如果我想去的高中考不上,我的人生就完蛋了。”
“同学不喜欢和我玩,我很喜欢的一位老师批评了我,回家和爸妈吐槽,他们不但不安慰我,还打击我,我好绝望啊。”
……
这些青春时期的烦恼故事,基本上每天都在学校心理辅导室里重复着。
让人喘不过气的成绩排名、充满压力的亲子关系、差一分就差千里的升学氛围,让孩子的人生里充满了崩溃,情感世界仿佛成了一片荒漠。
2
被低估的青少年烦恼
每一个父母都会说:“我的孩子很好,我的孩子没事。”
但就像我们无法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一样,我们也无法真实了解他们的痛苦。
据凤凰周刊报道,在2020年上半年,辐射全国的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热线——“希望24热线”,接到的求助学生来电,比去年一整年都多。
数据中最醒目的是,小学生的来电,增长了95.52%。
这也许是在提示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危机,正在以成年人难以理解的方式,走向了幼龄化。
如果你的孩子最近感到学业压力大、考试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人际关系困扰,或者你和孩子交流比较困难的话,千万别放任不管。
为什么我们都变得如此焦虑?
焦虑过了头,我们就会变得草木皆兵,感到烦躁、易怒、疲惫和无力,内心总是难以获得安宁,甚至把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绪,不自觉地宣泄到孩子和家人身上。
据统计,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焦虑症。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和交际,还会让我们身心俱疲、失去幸福感。
焦虑并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找出焦虑根源,转变认知方式,就能化焦虑为动力,重新拿回掌握情绪的主动权。
每个人都可能有心理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
现在的成年人活得轻松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面对不断积压的工作量、一团糟的生活琐事,很多成年人从早上一睁眼就开始忙啊忙,却还总是掉链子,效率低、压力大,常常埋怨自己:“怎么这点小事也做不好了啊……”
一个个光鲜亮丽的职场精英背后,可能是回家饭也没力气吃,就一下子躺在床上的普通人而已。
朋友佳佳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职场人,她和我说,有一段时间她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麻木,可擦干眼泪又像没事人一样。
家人都说她太矫情了,动不动就哭,怎么那么脆弱?可到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患上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你会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却又不想去死;
你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但又觉得自己很孤独;
你早上醒来之后,什么都不想做,只想静静等待夜晚降临。
前两年,国家卫健委专门把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和高压职业人,列为防治抑郁症的重点人群,而抑郁症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20到60岁都是高发的年龄段。
如果你感觉自己记忆力下降、时常走神、难以应对职场关系、经常自责、疲惫、入睡困难的话,请一定不要自己扛着,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能让自己及时走出抑郁。
能睡着且睡得好,成了最大的幸福!
你晚上都是几点睡的呢?
不少人常常超过0点才开始睡,而且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的想法总是一个一个冒出来,就这样躺着躺着,天都快亮了。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其中90后的睡眠质量更差,有6成以上的90后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拥有一个好睡眠的重要性,当然是不言而喻了,可就是睡不好怎么办呢?
很多人开始把希望寄托于助眠产品上,乳胶枕头、褪黑素、耳塞、蒸汽眼罩齐上阵,就是为了能让自己乖乖闭眼睡觉。
可你有没有想过,失眠,可能是因为你从不能放过自己。
一般来说,生活中偶尔的意外,只会引起短时间的失眠,而经常性失眠可能是你潜意识中还有未解开的心结。
如果你经常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噩梦连连等症状,可以去做一个睡眠质量测评,来找出失眠的根源。
希望每一个人除了关注自己疲惫的身体之外,也别忘了呵护脆弱心灵的健康。健康160精选了7位精神心理科的专家级咨询师,他们将提供1对1服务,帮助孩子舒缓压力,教父母运用“爱的语言”,构建和谐温暖的亲子关系。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长沙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成都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