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越胖脑子会越笨!别再把肚子大不当病,超出这个腰围要要注意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3-04-06 13:37:30
3157
只胖肚子是比全身肥胖更具杀伤力的一种肥胖
肥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可有一种胖,比全身肥胖更具杀伤力,那就是只胖肚子,专业名字叫腹型肥胖。
《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每增加9.2%的体脂肪率或36毫升内脏脂肪,大脑相应的认知功能加速衰老1年。

说得通俗点就是肚子肉越多脑子可能越笨。这是因为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人的腹腔位置,那么脂肪一多,肚子就会胖起来,也就形成不少人身上各式各样的“将军肚”“啤酒肚”“游泳圈”。
看到这里,估计不少人会盯着自己的肚子好奇:我的肚子肥不肥?我算是腹部肥胖吗?
小腹突出,四肢则相对较细、腰围甚至大于臀围、身材状似苹果,于是乎腹型肥胖也被称为“苹果型身材”。

《中国体质检测报告》显示,近20年来,中国人的肥胖和超重率大幅增长。
而且在中国肥胖男性群体中,有99%都属于腹型肥胖。
过去腹型肥胖主要出现在中年男性身上,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啤酒肚或者将军肚。
而现在不少职业女性本身不胖,但是腰腹赘肉多,于是形成了让她们苦恼不已的“水桶腰”。
另外还有一项调查发现,腹型肥胖患病率在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很大。
总体来看,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更高些。

不过你的小肚子到底肥不肥?算不算腹部肥胖?并不是他人一句“你好胖”就能下定义。

男性腰臀比大于0.9、女性大于0.8,达到腹型肥胖的诊断。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标准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但是腹型肥胖不止是腰围大了一些这么简单,主要是它和各种慢性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就必须给大家详细展开讲讲文章开头提到的“肚子肉越多脑子可能越笨”这个研究。
这项研究召集了9189位受试者,并且排除了临床诊断有心血管疾病的受试者,校正了受教育程度等混乱因素后。
对他们的体脂肪含量(尤其是内脏脂肪含量)、内脏脂肪体积进行了分析,获得精准的脂肪分布及含量数据。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及神经学专家研究发现,腹部脂肪增加会影响老人头脑灵活性。
英国拉夫堡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大腹便便(腰臀比过高)容易导致大脑萎缩,影响智力和认知。
为什么说腹型肥胖远比全身性肥胖更可怕,主要是身体的大部分器官主要存在于腹部。
当过多的油脂附着在内脏器官表面,会增加脏器运动压力;还会偷偷藏在血管里,造成血管堵塞,引发多种疾病。

当内脏脂肪过多堆积时,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就是肝脏,不仅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还会引发脂肪肝,严重影响肝功能。
腹型肥胖本身会和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发生对抗,加剧胰岛素的不敏感性,引起高血糖。
数据表明,腹型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为正常人的10.3倍、是肥胖人群的2.8倍。

腹型肥胖会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之相关的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也会提高。
《英国癌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腹部肥胖和人体18个部位的癌症发病率呈正相关,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等。
肚子变胖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过程,但危害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莫让各种慢性病拖垮你的身体。
为了方便大家,我们给大家推荐了2位内分泌科医生,以及整理出了一份内分泌代谢科全国名医榜单,若你有需要,可以直接戳下图预约。
↓↓↓



为什么肚子会先长肉,不可否认人体上的很多特征都可以归结为遗传,腹型肥胖就是一种。
另外“吃得多、动得少”也是紧密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
因此,不管你是想阻止基因的力量,还是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准备管住嘴迈开腿的......
戴束腰、裹保鲜膜、用瘦身霜这些偏方都绝对不是你的首选方式,因为它们太不靠谱了。

注意,减肥减脂不能单纯靠节食减肥,而是应该改变饮食结构,降低饮食中的碳水比例。
即大幅摄入高密度营养食物如优质脂肪,适量蛋白质,通过改善机体营养需求达到改善代谢而减肥减脂。具体饮食原则是:
一是减低每日饮食的碳水摄入量的摄入,少吃或不吃米、面食物、含糖饮料、高糖食物、根茎类碳水及高糖水果。
二是增加优质脂肪及蛋白质,如较肥的鱼类三文鱼等海鱼、猪牛羊鸡鸭鹅等肉类,各种蛋类。
三是摄入大量的绿叶青菜,少量低糖水果,坚果,豆类食物,适量低糖全脂奶。
建议饮食调理过程应在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
今天想强调的一点是,睡眠不足会让大脑分泌饥饿激素和皮质醇,导致人在熬夜时总喜欢吃点东西。
而且熬夜会影响肠道菌群,促进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取,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容易储存脂肪。
总结起来就是,睡不好、睡不够,再和吃联系起来,结局就是让你胖。
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运动,每次坚持运动半小时到40分钟,一周做到4-5次就好。
除了针对全身的常规运动,每周还可以安排1-2次“虐腹”运动。
比如平板支撑、臀桥等,每个动作坚持20秒左右,5个为1组,做3-4组。

我们可以根据食欲来判断运动的强度。如果运动后感觉食欲下降,说明运动量适当,而运动后食欲旺盛,说明运动量有点多了。
我们不是为了制造身材焦虑,而是想大家都能更健康地活着,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
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