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面前有一个人,TA的脖子长这样,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估计很多人都会一脸嫌弃:“咦,这人好不爱卫生,脖子都不知道搓干净。”
事实上,这个人可能每天都有认真清洗,却还是避免不了这种情况,因为TA很可能是得了一种病。
大家要是平时爱看某音的吃播,而且还是那种大口吃肉,风卷残云式的胖吃播,你可能就会发现,他们的脸上或者脖子上会有一块像黑斑一样的东西。
不明所以的网友经常在底下评论:“这是尸斑。”
虽然网友说的有点恐怖,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这很可能是黑棘皮病。
脖子上搓洗不掉的“黑泥”,其实是色素沉着,有的可能会呈现浅棕色、深棕色,也有可能呈现黑色。
黑棘皮病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黑棘皮病喜欢出现在有摩擦、皱褶的地方,比如腋下、颈部、大腿内侧等,有时它们也会出现在面部、肘前、膝盖后面、手掌等处。
患黑棘皮病和不讲卫生关系不大,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人体内的胰岛素“乱套”了。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以葡萄糖作为燃料,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被酶分解为葡萄糖。
而胰岛素就像钥匙一样,能够通过胰岛素受体这把锁眼将细胞“打开”,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完成供能或者储能等操作。
但是当人体长期摄入高糖分,葡萄糖不断被分解出来时,胰岛素就不得不进入加班加点的状态,拼命分泌来平衡体内过高的血糖。
时间一长,体内的胰岛素量越来越多,接受胰岛素信号的受体招架不住,活性就降低了,灵敏度也没之前那么高。
如此一来,胰岛素无法与受体正常结合,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胰岛素抵抗。
研究认为,过多的胰岛素会在外周组织与一种受体相互作用,刺激皮肤角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殖,进而导致黑棘皮病。
那什么情况下,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呢?
●肥胖和糖尿病
在美国,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发现了肥胖与黑棘皮病的相关性,尤其是在儿童中,体重前2%的孩子中有62%发现了皮肤病变。
同样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中很多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也更容易发生黑棘皮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有这种内分泌疾病的女性,往往存在着激素水平异常、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而黑棘皮病可能是该种疾病的外在表现。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压、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也会导致黑棘皮病。
下面5项有3项,即可判定为代谢综合征:
还有两种情况也会引发黑棘皮病。一个是恶性肿瘤,一个胡乱吃药。
恶性肿瘤引发的恶性黑棘皮病,一般有几个特点:
①良性黑棘皮病发展缓慢,可能会持续几十年,恶性黑棘皮病发病迅速,几个月就会变黑。
②黑斑除了在颈部、腋窝、腹股沟这些常见位置出现外,皮肤的身侧,比如前臂、关节处也有。
③手掌、脚掌会出现掌质的过度角化的情况。
④口周、眼周、外阴这些黏膜交界处也会出现乳头瘤样增生的皮疹。
像中老人、瘦人是恶性黑棘皮病的重点关注对象。患有恶性黑棘皮病的人,大概有50%的几率会出现胃癌的情况,其次就是胆管癌、胰腺癌、直肠癌、卵巢癌、子宫癌等。
此外,胡乱吃药也会让局部皮肤变黑,出现黑棘皮病,比如烟酸、糖皮质激素、胰岛素、口服避孕药等。
黑棘皮病大多是一种良性疾病,除了影响美观外,通常没有不适的症状。
找到它背后的“幕后黑手”对症治疗才是最关键的。
对于青少年期的肥胖,建议去医院专业科室(如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等)进行评估与计划,包括合理营养、适度活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家庭的影响等。成年人肥胖的话,要控制饮食,减轻体重。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每日总热量,保持三餐合理配比,并削减糖果甜食、精制谷物、肉类。
此外要多进行运动。运动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很大作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曾提出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天锻炼,每次至少30~45分钟。
药物引起的黑棘皮病要及时停用致病的药物,去除病因。
恶性黑棘皮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黑棘皮的征兆,或者皮肤出现异常,可以预约皮肤科的三甲名医对症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皮肤科疾病不用怕
点击下图,即可预约名医
↓↓↓
相对于治疗,黑棘皮病更重要的是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控制体重、让体内代谢水平稳定,脏兮兮的“黑斑”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下次再遇到患黑棘皮病的吃播,大家不要被“黑斑”吓到了,可以在评论区给网友们好好科普一番。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