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12日 星期二
农历 六月十四
努力最大的意义:在于谋求更多的选择权,储蓄更多的安全感,让内心不失控,生活不失序。
-- 早安!--
人们普遍认为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好。不少家长超前让婴儿学步,并且热衷给孩子使用学步车、绑腿……这对宝宝腿部发育非常不利。家长们应该遵循宝宝的正常发育规律。
最伤腿之学步车
➤ 剥夺宝宝爬行的权利
欧洲儿童安全联合会曾发出“慎用婴儿学步车”的相关呼吁。加拿大从2006年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售卖婴儿学步车的国家。我国也有相关报道,呼吁妈妈慎用学步车。
宝宝的运动发育有一定规律性,6个月左右会坐,之后是爬行,最后才是站立和行走。爬行的过程必不可少,是宝宝探索世界的方式。通过爬行,宝宝腿部力量得到加强,平衡能力获得提高,为独立行走打下坚实基础。等宝宝能爬行,想站立了,就是自主走路的最佳时机。一旦使用了学步车,宝宝体验到更高的视野,就很难再愿意爬行了。
学步车容易使宝宝形成依赖,影响大运动发育,致使爬行经验缺乏的宝宝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容易出现好动、注意力难集中、手眼协调差等问题。孩子在学步车里,由于有框圈的支撑,不需要练习平衡,前庭也没有得到刺激,一旦离开学步车,就会出现站不稳等问题。
➤ 不良体态导致骨骼畸形
宝宝个子小,坐垫过高,脚不能完全着地,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久而久之,形成前脚掌触地的踮脚步态。
一般来说,孩子在10-12个月是练习站立和行走发育的关键期。宝宝的骨骼柔软,如果过早在学步车里站立,双腿过早支持全身的重量,容易引起双下肢发育得弯曲,形成“X”型腿或 “O”型腿,或双脚呈“内八”“外八”。
➤ 摔伤事件频发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国有近8000例因学步车质量、使用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件。由于婴幼儿头部所占身体比例较大、质量较重,暴露在车身架以外,在缺乏安全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因车身翻倒而受伤。特别是在台阶或者放置危险物品的地方,常常会让父母猝不及防,反而增加了危险系数。
最伤腿之绑腿
为了预防O型腿,有些地区传统观念里有绑腿一说,很多妈妈在宝宝刚出生时就早早地把两腿拉直,紧紧绑住。有时还会把宝宝的两只胳膊一并绑住。
这样做影响孩子四肢的血液循环,易造成外伤。临床上,有很多新生儿由于手脚被布条等物品捆绑而导致四肢淤青,甚至由于长期血液不循环而面临截肢的危险。另外,四肢不能自如活动,容易造成孩子手脚活动不灵活,影响生长发育,对大脑的发育也极其不利。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腿部呈下图状态,这样可让髋臼和股骨头可以互相刺激发育,让髋关节更稳定。也就是我们看到宝宝的腿总像青蛙一样打开。
而被绑直后,宝宝的股骨头就可能跑到髋臼外面去了,如下图。股骨头和股骨颈也会变形,形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矫正。
宝宝18个月以前,腿部会呈现膝内翻,看起来是O型腿;1岁半后,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O型腿慢慢就不见了;等宝宝到2岁半至5岁时,腿型开始出现膝外翻,看上去变成了X型腿;直到7、8岁左右,腿型才基本长成成人的正常腿型。
一般情况下,家长不用担心宝宝的腿型。只有当宝宝出现的O型腿或X型腿双侧不对称、角度过大、或不符合生理年龄变化,才可能是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需要去医院检查。
最伤腿之坐姿不对
➤ W形坐姿和跪坐坐姿
学会坐后,宝宝最常出现的错误坐姿就是W形和跪坐坐姿。很多宝宝因为肌肉张力低,很可能就形成这些错误的坐姿,家长应及时纠正。
W形坐姿和跪坐坐姿对宝宝来说,底面支撑的面积可能较大,所以坐起来比较稳固。但长期这样坐,不利于宝宝腿部发育。容易使双脚内转,走路出现内八,间接影响到髋关节的发育。
➤ 宝宝的正确坐姿
盘腿坐:背部挺直,两腿打叉;
长坐:两腿朝前;
环坐:两腿稍有弯曲,脚掌对脚掌;
侧坐:两腿同时弯向一侧,可能会用手支撑。
最伤腿之学步早
家长不必提着宝宝两只手让宝宝走路。其实宝宝想站、想走是顺其自然的欲望和能力,没有必要去训练。宝宝的身体发育准备好时,会很自然的由爬到站、再从站到走。
很多家长过于心急早早就开始训练宝宝走路,但实际上,学步早晚与智商、体质没有直接关系,强行拉着宝宝过早学步反而会影响宝宝腿型。宝宝如果过早走路,因骨尚未达到一定的坚硬程度,易发生骨骼变形。特别是小腿骨,重力负荷可出现“O”型腿或“X”型腿。
健康早报名医推荐
作为父母平时也要多多关注孩子的状态,有什么问题及时寻求医生、专业人士的帮助。
↓↓↓
↓↓↓
↓↓↓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别给1岁以下孩子吃蜂蜜
END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