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05日 星期五
农历 正月初四 立春
-- 早安!--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造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家就在。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春节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团圆,接着新年的机会,亲朋好友能够齐聚一堂吃团圆饭。
新年的气息足足持续到正月十五,这期间每天家里必定会整一顿大餐,难免不会出现剩饭剩菜。
不吃难免有点浪费,吃了又担心对健康不好。
剩饭到底能不能吃呢?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以下是讨论吃剩饭菜患病的可能性)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可能会引发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甚至导致胃癌。
一起吃饭的人群中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这假设还是有依据,我国的感染概率接近每两人就有1人的比例),那他使用的筷勺与剩饭菜就会变成传播媒介,其他人会增加其感染的几率!
除了容易感染上面讲到的幽门螺旋杆菌,还有牙周病细菌、致龋菌、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从而导致诸如胃病、口腔疾病、皮肤病、感冒等等,更甚至会引发癌变。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多种胃病的元凶(CCTV-13新闻)
➤ 可能会生成亚硝胺类物质
增加患肝癌、鼻咽癌、食管癌等风险。
剩饭剩菜里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在人体作用下会转化成“亚硝胺类物质”,该物质容易增加机体患肝癌、鼻咽癌、食管癌等疾病风险。
虽然这个可能性接近为0,因为通常剩菜(如炒包心菜)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后,其亚硝酸盐含量才会超过20mg/kg,而成人最低中毒剂量为0.3g(1g=1000mg),也就是说人大概要吃6斤这样剩菜才会中毒。
图为浙江宁波食检院检查不同食物放置不同时间段的亚硝酸盐变化的实验-源自浙江在线
之所以也列出,是想提醒别吃剩菜为宜,长期吃剩菜对身体依旧有不良影响,例如伤害肠胃、身体会积累毒素,诱发疾病产生!特别是老弱病孕者,最好少吃不吃。
当然,中国人确实是有“吃剩饭剩菜”的习惯!
➤ 出于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品德
中国人几经七十二载的艰苦奋斗,好不容易成功脱掉了“贫困大国”的大帽,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但被刻在骨子里的“节俭惜粮”的基因始终如一!有时候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改不了!
➤ 有些剩饭菜确实好吃
比如说最经典的蛋炒饭,为什么厨师说“要隔夜的饭炒起来比较香”?因为相比刚煮出来热乎乎的米饭,隔夜饭炒起来颗颗分明,不粘,口感更好!入口劲道有弹性!
➤ 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吃剩饭菜
可能我们常见的场景是,男主人工作加班,没办法及时回家,女主人因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规律饮食,饭菜肯定都得按时吃,所以晚下班回家的男主人只能把剩饭菜叮热去吃!
➤ 不了解吃剩饭剩菜的危害
在我们过去的年头,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辈的受教育程度受限,关于什么是健康饮食方式,以及我上面所讨论的疾病风险,他们是没有概念的。
但是很多人对健康饮食方式确实了解不深。
所以小编顺带科普下,除了别吃剩菜剩饭,人们潜意识的饮食方式还藏着多少“自杀式”的习惯,对照自己,你有多少中招了?
➤ 吃热饭,吃快饭
在座的各位,一定有听到家中长辈说过“赶紧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啦”,等你开动了,要是吃慢了,还会被叨叨“吃快点呀”。
其实“吃太烫”“吃太快”都会给我们身体造成负担。
①吃太烫”会引发的后果
食物热口吃(超65°C),首先你的口腔和食道黏膜会被轻度灼伤,如果你又是爱吃烫食的人,长此以往,在一次次灼伤的猛烈攻击,你的黏膜会增厚,另一方面黏膜的反射神经会变得缓慢(导致大脑还没接收到烫的信息)。
然后你的身体内部会在不停受损、增生修复中引发疾病,比如说口腔溃疡、食道溃疡、食道炎等等,最终病变细胞累积多了,逐渐演变成食道癌!
据美国癌症协会新研究,喜欢吃烫食物或水(超60°C)的人比普通人得食管癌的风险高出90%-来源新浪新闻
②“吃太快”会引发的后果
换句话说就是“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就吞咽了”,一般食物进入口腔会通过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然后被唾液淀粉酶先消化,再进入食道输送到胃。
现在吃太快,食物大块分解不细致,在消化中会对食道、肠胃造成物理性损伤,甚至出现溃疡现象,产生慢性炎症,时间一长易造成细胞病变,诱发癌症发生。
③如何预防“吃太烫”“吃太快”所带来的危害
如果太烫,吃之前,用手背碰一下盛放食物的碗壁:
几秒内没感觉烫,则可以直接食用;
若几秒后感觉烫,食物温度大致会超过41°;
若是下意识马上弹开,食物就是超过65°,不宜直接食用;
参考——口腔和食道的耐受温度约在40℃~50℃,请在此温度之下食用。
如果吃得太快,就要养成慢点吃的习惯:
不提倡暴饮暴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
➤ 爱吃加工食物,吃重口腌制食品
所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东人爱吃各种腊肠煲饭和腌虾腌蟹,湖南四川则爱吃老坛酸菜、泡菜和腊肉、河南河北的爱吃咸鱼咸肉,经过加工腌制而成的食物独具风味,但却隐藏“杀机”。
我们常见的加工食品,如火腿腊肠、培根午餐肉、肉罐头、风干肉等等,姑且暂定食材来源卫生,但这些在加工过程中就会产生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2017年加工肉就被世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是大肠癌明确的危险因素。
而且据研究表明,每天食用50g加工肉(约一根火腿)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ΩДΩ震惊,还是不吃为妙)
而腌制食品(酸菜咸鱼腌虾腌蟹等)同样存在隐患,它其制作原理就是让食盐等调味品大量渗入食品组织内以达到保存食品的目的。
通常这些腌制品里的亚硝酸盐类含量很高,是一两天的剩菜剩饭比不上的,2017年同样被IARC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若亚硝酸盐高摄入,会在人体后反应转化为亚硝胺等强致癌物,破坏人体免疫机制,引发癌症的发生风险增高(常见致癌病主要包括胃癌、食管癌及鼻咽癌等)。
除此之外霉变食品(有致癌的黄曲霉)、烟熏烧烤(致癌的苯丙芘)也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此时的我深深感受到生命诚可贵,保重狗命太重要了!为此我们还要做好哪些预防,请看▽
所以说,健康吃饭乃是头等大事,袁隆平爷爷曾说过“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所以春节还是要健康饮食~
健康早报名医推荐
郭海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戳下方名片,立即预约/在线咨询肠胃问题
☟ ☟ ☟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孕妇防辐射服作用有限
END
▍ 图片来源:soogif.com;pixaba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专家终于给出了明确答案,快告诉爸妈!》,腾讯医典
2、浙江宁波食检院检查不同食物放置不同时间段的亚硝酸盐变化的实验,源自浙江在线
3、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与宣传教育对策[J].黑龙江医学.李琴.2019,43(07):843-845.
4、食管癌危险饮食因素的Meta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06):644-647
5、65°C 以上的热饮「可能」会致癌,这个真不是谣言--丁香医生
6、《防癌36计:腌制、烟熏、烧烤煎炸食品真的会致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文章,2021.2.2
7、全世界一半食道癌在中国,离不开中国人这个特殊的饮食习惯(视频),来源庖丁解万物(科普解说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