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冷空气来袭,警惕这个“沉默的杀手”!

冷空气来袭,警惕这个“沉默的杀手”!

转载 来源 : 健康上海12320 2021-10-25 16:54:16 5489
冷空气来袭, 近日本市气温持续偏低, 昼夜温差大, 体感温度明显下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季节转换 的时候, 高血压患者 要注意做好自我保护。 高血压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冷空气来袭,

近日本市气温持续偏低,

昼夜温差大,

体感温度明显下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季节转换的时候,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做好自我保护。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

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总能悄无声息就夺人性命

因此,高血压患者日常自我管理很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血压七大常见误区,

你也中招了吗?

在此,小编邀请上海市第十人民医

经内科陈文珍主任医师

为我们答疑解惑!


 

误区1:血压偏高,却觉得没事
 


有一部分新发的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偶有轻微头晕,认为问题不大,很少就医。另外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即使患病多年,依然对病情存在错误认识:收缩压只要不超过160毫米汞柱,就是正常的;岁数大了,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只要血压不是很高,就不会患脑卒中。
 

正确做法:

 

纠正错误观点,对高血压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
 

误区2:凭自我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高血压患者症状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尤其长期患高血压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适应性”,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无不适感;相反,有些患者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器官损害程度有时与血压高低不一定完全匹配。因此,凭自我感觉估计血压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
 

正确做法:

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2次。

 

 

对于血压不稳定者,要每天测量4次,并做好记录,以便临床医师指导用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误区3:只要没有不舒服感觉,就不用服药


 

有些患者因种种原因(怕麻烦、工作忙碌、对疾病重视不够等)经常服药不规律或擅自停药,还有人认为,只有感觉不舒服时,才需服药,症状一缓解就停药,结果没多久,血压又升高,再服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波动,将会导致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等。

 

正确做法:

服药后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而不应停药。
 

误区4:大量服药,追求快速降压
 


一些患者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甚至出现过量服用降压药的情况。殊不知,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等严重后果。

 

正确做法:

遵从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并根据需要,逐步调整剂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误区5:不相信家中测量的血压值,去医院测得更准
 

 

有人认为,医院里测血压准确。因此,平时不在家测,偶尔去医院测,这样难以全面反映血压状况。

 

正确做法

在家中测量,心情放松,能测出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可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自测血压应规范,并做记录,方便医生按血压变化及全身情况,决定用药种类和剂量。

 

 

误区6:维持血压完全靠药,不讲究生活方式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如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缺乏锻炼,抽烟、酗酒及长期精神紧张等。

 

正确做法:

除口服降压药外,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宜低盐,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尤其要提醒,高血压患者不能洗冷水澡。水温过高与过低都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血压波动。同时,应注意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疲劳时不宜洗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误区7:患高血压不能运动
 

 

建议高血压患者适量运动,不主张大强度、大运动量,如举重、快跑等负荷太重的运动,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可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引起脑卒中及心绞痛发作,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正确做法:

高血压患者应以适量有氧运动及容易坚持为原则,诸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骑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高血压患者应及时纠正错误观念,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科学、规范防治高血压,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科普来源:

《上海大众卫生报》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