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拉屎总感觉拉不干净?以为是痔疮,当心是癌在“伪装”!

拉屎总感觉拉不干净?以为是痔疮,当心是癌在“伪装”!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5-10-29 14:35:47 0
马桶,堪称现代人的精神孤岛 摸鱼划水、思考人生的绝佳场所。 然而沉思久了,菊花渐渐发麻,排便变得像挤牙膏,断断续续,绵延不绝。明明感觉已经结束,稍一用力,却又挤出一

banner.gif

 

马桶,堪称现代人的精神孤岛——摸鱼划水、思考人生的绝佳场所。

 

然而沉思久了,菊花渐渐发麻,排便变得像挤牙膏,断断续续,绵延不绝。明明感觉已经结束,稍一用力,却又挤出一星半点。

 

总有种意犹未尽的错觉,仿佛这场大戏还差个圆满的落幕。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认为排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其实并不是。

 

它往往是分段的,前一部分排出后,下一段需要肠道蠕动才能继续。

 

 

但如果直肠持续传来“急需排便”的信号,让你在马桶上久坐不止,直到双腿发麻,痔疮也隐隐发作,却始终无法顺利完成。这时候,就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了。

 

肠道不适?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

↓↓↓

 

在医学上,这个磨人的小妖精有个正式名字,叫 “里急后重”

 

拆解开来???

 

 

简单说,你的大脑不断收到来自盆腔的“错误警报”,催促你前往卫生间,却无法完成预期的“任务”。

 

如果长期这样不仅可能会让人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而且,频繁地在马桶上久坐,还会加重痔疮的症状。

 

那么这封警报信的背后,是谁在按动那个错误的按钮?

 
 

 

01

元凶一号:肛门地区的“钉子户”

 
 

首先,问题可能出在肛门口,这个最容易闹情绪的地带。

 

 

最常见的就是痔疮,尤其内痔。当它们发炎、充血肿起来时,就会一直占着通道,不断向大脑发送“还有东西没出去”的错误信号。这种情况,通常还会伴有便血,鲜血可能滴下来或擦在厕纸上。

 

另一种情况是直肠“掉链子”,也就是直肠黏膜内脱垂

 

 

想象一下直肠内壁的“墙皮”有些松弛,耷拉下来堆在出口,自然会让你感觉堵塞和排不尽。这情况在中老年人和长期便秘的朋友中更常见,有时甚至能感觉到有东西从肛门脱出来。

 

02

元凶二号:肠道在“发脾气”

 

如果检查发现门口没事,那可能是更深处的“肠道”在发脾气。

 

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本身没坏,但格外娇气敏感。一紧张或吃不对,它就闹情绪,典型表现就是腹泻与便秘交替,还总让你有拉不完的感觉,症状和你的情绪、饮食关联极大。

 

 

比这更需重视的是炎症性肠病,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持续的红肿、溃烂,会让肠道不断收到“快把它赶出去”的催促,导致便意源源不断。通常还会腹痛、拉出像鼻涕一样的脓血便,并且人会不明原因地消瘦。

 

03

元凶三号:肠道里的“不速之客”

 

这是最需要认真对待的情况。

 

其一是肠息肉,它是肠壁上冒出的多余“小肉疙瘩”。

 

如果它长得比较大或位置不好,就会在排便时挡路、摩擦,让你感觉有东西。

 

重要的是,有些息肉有癌变风险,堪称肠癌的“前奏”,必须通过肠镜及时摘除。

 

 

最危险的“占位”是结直肠肿瘤

 

当肿瘤在直肠里生长,它会占据肠道空间,持续刺激肠壁,导致里急后重、大便变细(被挤压所致),以及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一旦伴随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脸色苍白)、或便血(颜色发暗或与大便混合),这就是红色警报!请务必立刻去医院检查。

 

 

 
 

如果你经常被这种感觉困扰,别慌,按下面这个步骤来:

 

01

先当一回自己的“侦探”

 

看“便便”形态:是不是变细了?上面有凹槽吗?
看“队友”症状:有没有带血?肚子疼不疼?体重掉没掉?
想生活“剧情”:最近是不是蔬菜吃少了?水喝得不够?天天坐着?压力山大?

 

如果出现,感觉持续两周以上,丝毫没有好转;大便带血,尤其是暗红色的血;肚子疼得越来越频繁,或者人莫名瘦了很多,这些情况,别犹豫,赶紧找医生!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

↓↓↓

 

 

02

医生可能会开的“检查单”

 

第一关:“一指神功”(肛门指检) 别害羞!

 

这是最简单、快速又重要的检查。

 

生用手指就能发现七八成肛门直肠的问题。这是排查大病的第一步,千万别拒绝!

 

当然还有更加令人安心的检查——肠镜, 能看清你整个大肠的内部,还能顺手切掉息肉,可以说是诊断的“金标准”。

 

如果还不放心,可以验个血、查个大便,或者做个CT。

 

 
总之,“总觉得大便没拉完”这事儿,可大可小。

 

它可能是屁大点的痔疮,也可能是需要警惕的肿瘤。

 

核心就一句话:别自己瞎琢磨,也别硬扛。把专业的活儿交给专业的人,让医生帮你找出真凶,你才能彻底安心!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1242_310.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