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眼睛出现这4种情况,当心有癌上身!尤其第3种,很多人不当回事

眼睛出现这4种情况,当心有癌上身!尤其第3种,很多人不当回事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5-10-28 16:22:25 2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也是身体的报警器?有时候眼睛干、痒、模糊或者突然出现小影子别总以为只是没睡好! 说不定是你的身体在悄悄提醒你,该关心一下你的

banner.gif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也是身体的“报警器”?有时候眼睛干、痒、模糊或者突然出现小影子…别总以为只是没睡好!

 

 

说不定是你的身体在悄悄提醒你,该关心一下你的眼睛了。那么咱们今天就聊聊,眼睛发出的这些“信号”到底在说啥~

 

近视、眼睛不适?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医生

↓↓↓

妇科_卡片01.png

 

 

 

 

眼睛可不只是用来看东西的,它更像是我们全身健康的一个“小窗口”。

 

你也许不知道,在医学上,眼底是我们全身唯一能直接看到血管和神经的地方,不用开刀、不用切片,医生通过一张眼底照片,就能读到很多你身体的“隐藏信息”。

 

为什么眼睛能反映这么多问题呢?简单来说,它和我们全身的健康是连在一起的。比如,你眼底的那些血管,其实就是全身血管的“缩小版”。很多健康问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最早期的血管变化,常常就是从眼底“露马脚”的

 

 

再说,眼睛里的神经也很重要。视神经直接连着大脑,所以一些脑部问题,比如颅压升高,会表现为视神经水肿。有些人得了多发性硬化,最早可能就是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模糊,一查才发现是视神经发炎了。

 

 

 

 

 

01  眼睛发黄  

 

如果你发现眼白明显变黄,这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信号,它可能预示着肝脏功能异常。 

 

眼白变黄,一般情况是因为肝脏或胆系统“堵车”了。比如,如果肝胆附近长了东西(比如肿瘤),它可能会压迫,甚至堵塞输送胆汁的管道。管道一堵,胆汁里的胆红素(一种黄色的东西)排不出去,就会返流到血液里,然后随着血液流遍全身,沉积在皮肤和眼白上,看起来就发黄了。

 

 

02  视力下降

 

若视力在短时间内显著下降,要特别警惕,不仅仅要考虑是因为过度用眼或者眼部疲劳引起的,还可能是癌症所致,如脑瘤、肺癌、眼癌等。

 

 

如果是脑部鞍区的肿瘤,因为位置靠近视神经,一旦长大就可能压迫到视觉通路,直接导致视力下降或者看东西有“缺一块”的感觉。也可能是肺癌,如果发生脑转移,也可能压迫到视神经,造成看东西模糊甚至复视。

 

03  眼球突出

 

大多数眼球突出都跟甲亢有关,但排除此因素后,应警惕颅内肿瘤或是存在肿物,其主要特征是眼球突出、视力和眼球运动几乎不受影响。

 

 

另外,眼球突出还可能是血管瘤、泪腺瘤、眶壁骨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急性髓系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偶尔可触及眼周肿物。

 

04 眼内异常色素沉着

 

眼内出现快速增大的黑色斑块,需高度警惕黑色素瘤

 

 

虽然结膜色素痣多为良性,但短期内增大要警惕恶变。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具有转移风险。长期若长期受紫外线照射,是该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所以,定期检查眼睛是对全身健康做一次“早期筛查”。

 

下次如果体检建议你做眼底检查,可别忽视,说不定正在悄悄告诉你一些大事。

 

 

 

01 科学用眼,劳逸结合

 

不要长时间盯着屏幕,试试「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大概6米)外景物20秒。

 

用电脑或手机时,保持30-40厘米的距离,屏幕别太亮也别太暗,和环境光线差不多就好。晚上刷手机一定开护眼模式,能减少蓝光伤害。

 

02 营养均衡,精准补充

 

多吃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里面的叶黄素能帮眼睛挡掉部分蓝光。每周吃两三次海鱼,补充Omega-3,对干眼和疲劳都有帮助。

 

维生素A、C、E也要补充够,它们长期吃是真的能降低老年眼病的风险。如果饮食不规律,或是上班族,可适量选择含维生素B族的复合补充剂。  

 

03  定期检查,防患未然

 

过了30岁,建议每年检查一次眼睛。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半年一次更稳妥。常规检查比如测眼压、拍眼底照片,能提前发现大多数问题。如果突然感觉眼前飞蚊变多、有闪光,要赶紧去看医生,防患于未然。

 

近视、眼睛不适?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医生

↓↓↓

妇科_卡片01.png

 

 

所以!爱护眼睛,也是照顾全身健康。

 

你还知道哪些护眼方法,评论区一起分享给大家吧~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1242_310.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睡觉时突然“抖”一下是怎么回事?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