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颠覆认知!针灸不是“越疼越有效”,没这种感觉,可能白扎了

颠覆认知!针灸不是“越疼越有效”,没这种感觉,可能白扎了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5-10-22 14:49:20 4
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医医疗过去往往被跟中老年划等号的项目,近年来忽然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 毕竟这年头,谁身上没点肩颈痛、腰椎痛、气血不足、手脚冰凉、失眠少觉.....

banner.gif

 

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医医疗——过去往往被跟中老年划等号的项目,近年来忽然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

 

毕竟这年头,谁身上没点肩颈痛、腰椎痛、气血不足、手脚冰凉、失眠少觉......

 

所以大家不得不找找各种续命仪式感:

 

 

提起针灸,针字就让人心里打怵!相比推拿的揉捏、艾灸的温热,银针入肉的画面感实在需要点勇气。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针灸真的会很疼吗?是怎么起作用的?哪些情况去扎针,能让你少走冤枉路?

 

需要针灸 请找名医
戳下图 即可挂号
↓↓↓

 

 

 

 

 

会疼吗?

 

首先,针灸的针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当针刺入皮肤的那一瞬间,大多只是轻微的酸胀感。

 

有点像被蚂蚁轻轻叮了一下,完全不是想象中剧痛的样子。

 

当然了,疼痛阈值高的人可能几乎无感,更多时候进针瞬间的疼感属于轻微级别。

 

其次,医生针灸是讲究“得气”的,这是医生确认针有没有和身体接上信号。

 

简单来说,针灸不是针刺入就完事,还得扎到穴位。

 

只有针扎对了穴位、达到了合适深度,扎针部位会伴随麻、重的感觉。

 

这是针灸起效的信号,也是前面提到的“得气”。

 

好比按摩时得按到酸胀点才觉得舒服管用,针灸的“得气感”也是类似道理。

 

 

总结起来就是:

 

针灸的疼痛通常短暂且轻微,如果对疼痛极度敏感,可提前与医生沟通,让医生手法温和些。

 

 

 

 

 

很多人觉得几根针就能治病,这未免太玄了?

 

是不是玄学,这3个原理帮你看懂它为啥管用:

 

 

经络不通则痛——针灸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络学说。

 

因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着各个脏腑和组织器官,若经络淤堵会导致疼痛、麻木或功能障碍。

 

那么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中的气血运行,恢复气血畅通。

 

 

比如手脚冰凉的人,是因为末梢血管血流慢,手脚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针灸的针刺激穴位时,能像血管“打打气”一样,让血液流动变快,激活末梢血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身体里有专门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通路,比如颈椎疼时,疼痛信号会顺着神经“跑”到大脑,让你疼得坐立难安。

 

而针灸扎在特定穴位上,能像按下遥控器的音量键一样,把疼痛信号的音量调低 —— 大脑接收到的疼信号少了,自然就不那么难受了。

 

更妙的是,针灸还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一种快乐止痛素)。

 

相当于身体在自产自销止痛药,既缓解当下的疼,还能减少后续疼痛的持续时间。

 

比如有人腰椎疼得没法弯腰,扎完针后就能慢慢起身,就是因为疼痛信号被拦截了,还多了内啡肽帮忙。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触发机体自我修复机制,加速组织再生。

 

当针刺激穴位时,会激活身体里的免疫细胞(比如白细胞),就像给身体防御部队打了一针强心剂。

 

这些被激活的免疫细胞,会更积极地抓细菌、打病毒,还能帮忙修复受损的组织。

 

从而帮你对抗一些身体小毛病,比如反复感冒等等。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到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尝试。

 

 

 

 

 

着重提醒下:针灸有用,但并非包治百病。

 

如果有以下3大类问题,可以考虑去正规医院做个针灸。

 

 

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扭伤等各类急慢性疼痛。

 

 

 

 

疲劳综合征、免疫力低下;单纯性肥胖(尤其伴有代谢缓慢、压力性饮食);手脚冰凉、畏寒等阳虚体质。

 

温馨提醒:孕妇(尤其腰腹部禁针)、凝血障碍者(如血友病)、皮肤感染/溃疡部位、严重心脑血管病急性期千万别跟风去针灸。

 
需要针灸 请找名医
戳下图 即可挂号
↓↓↓

 

最后还想说,其实针灸就像给身体做“精细保养”,它不追求“立竿见影”,但能慢慢帮你调整状态。

 

还有请选择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针灸科,专业医生会辨证选穴以确保安全有效。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1242_310.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