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个“上不了台面”但人人都有的话题:屎、尿、屁,你喊哪个时最没负担呢?
若是说“我要去拉屎”“我得去撒尿”,大家会习以为常,甚至能当着朋友面调侃。
可要是想放屁,一般人不会大声说,多半得趁没人时偷偷放,实在憋不住放了响屁,还得假装不是自己。
今天必须来给屁平反:屁也是肠道派来的健康信使,能帮你揪出健康问题!
屁事没法解决
请尽快去医院
↓↓↓
屎尿屁里,为啥屁总要当小透明呢?
不是屁不重要,实在是它的出场方式太让人社死了!
01
屎尿的排出由肛门和尿道周围的括约肌来控制,排出前也有明确的生理信号(如膀胱充盈感、肠道蠕动)。
于是人就会开始提前规划去厕所的时间,这是人类通过长期训练建立起了自主控制机制。
可屁的一生放诞不羁爱自由,常常让人措手不及。
它可能在开会时突然“冒泡”,在电梯里悄悄“偷袭”,甚至在和对象约会时搞点“氛围感”。
02
屎尿可低调
屁偏要自带声光特效
拉屎撒尿只要及时冲厕所,基本上能尽快销毁它俩在这个世界的痕迹。
可屁能响得惊天动地,让全场瞬间安静;要么臭得荡气回肠,教众人齐齐捂鼻;更要命的是还有又响又臭的双重暴击。
不管哪种情况,都会瞬间留下“这里有人放屁”的不可撤回的社会性证据。
在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个专门的职业“屁负比丘尼”——为贵族放屁埋单的仆人。
其工作内容为当雇主放屁的时候,挺身而出,承认这个屁是自己放的。
那个时候达官贵族们(军阀、长官、尤其是千金小姐)十分看重面子和排场一个屁足以毁灭整个会客现场。
因为曾有富家千金在相亲时当众放屁导致尴尬自杀的先例。
时至今日在各种社会标签里,放屁仍被视为不雅却难以完全避免的行为,它会让人尴尬,于是自然而然就把它排在屎尿屁的末尾。
人活着就是要放屁!
你每天放的屁,其实是肠道细菌努力工作的成果。
简单来说就是食物消化后的废气,包括氢气、甲烷、二氧化碳,还有少量让屁变臭的吲哚、硫化氢——这些气体混在一起,就是我们放的屁。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会放10-20个屁,总量差不多一瓶矿泉水那么多。
只是很多屁量少、没味道,你没察觉而已。
所以别太嫌弃屁,它其实是肠道在正常运转的证明。
而且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屁会用它的方式告诉你,屁大点事也很重要!
屁多到停不下来
吃了产气食物
豆类、洋葱、红薯、碳酸饮料这些食物,肠道细菌分解时会产生大量气体,让你噗噗噗停不下来。
边吃饭边说话、狼吞虎咽,会把空气一起吞进肚子,这些空气最后会变成屁排出来。
肠胃系统乱套了
若在某段时间放屁突然增加,伴随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异常症状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症状。
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以及肝脏、胆囊、胰腺等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
02
正常的臭
吃了高蛋白食物(火锅、烧烤、红烧肉)后,会产生更多臭味因子,让屁闻起来有股臭鸡蛋味,给它一两天时间就能恢复正常。
危险的臭
带有腥臭味的屁,还伴有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便血、体重下降等,可能提示肠道出血,肠道里有息肉、肿瘤。
03
屁都不放一个
成年人长时间的无屁可放,也不是什么好信号。
这很可能是屁被肠子堵住了,比如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或者消化道肿瘤等引起的肠梗阻。
所以当长时间不放屁,且引起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时则要小心了。
千言万语就一句话:
屁的异常有时候也不是小事,它就像身体派出的“神秘信使”,带着健康密码来给你通风报信。
“屁”事是挺多,不同的异常情况,应对方法不一样,大家照着做就行:
01
屁多——
先调整饮食,再改习惯
①少吃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想吃的话把豆类煮得软烂一点。
②吃饭时别说话,细嚼慢咽,每口嚼20下,少喝碳酸饮料。
③要是还腹胀,吃点益生菌帮肠道菌群恢复平衡;若症状严重,最好去医院排除疾病隐患。
02
屁臭——
先看吃啥,再观察身体反应
①吃了高蛋白食物导致的臭屁,多喝水、多吃蔬菜,等消化完就好。
②要是屁臭还腹泻,吃清淡的粥、面条,严重时挂消化科。
③持续恶臭别拖延,去医院做肠镜,排除肠道问题。
屁事没法解决
请尽快去医院
↓↓↓
02
不放屁——
立刻停止硬撑
屁都不放还肚子涨疼,先别吃东西,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赶紧去医院查查看是不是肠道堵了,医生会用泻药、灌肠,严重时需要手术。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给屁挽回点面子。
如果你侥幸憋回了一个屁,那么它的下场有两个:
所以,屁还是要放。
至于如何缓解公开崩屁的尴尬,就看各位各显神通了。
审稿专家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