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这种可以致癌的物质,竟然藏在每天喝的水里?!教你1招立即解决!

这种可以致癌的物质,竟然藏在每天喝的水里?!教你1招立即解决!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5-09-08 15:27:02 2
在你我看不见的地方,有一种物质叫 「微塑料」 。 它们最快能在 24小时内穿透细胞膜,入侵干细胞 , 还会慢慢渗透肝脏、肾脏、肺部等关键器官 ,留下长期健康隐患。 小编今天就带

banner.gif

 

在你我看不见的地方,有一种物质叫「微塑料」

 

 

它们最快能在24小时内穿透细胞膜,入侵干细胞还会慢慢“渗透”肝脏、肾脏、肺部等关键器官,留下长期健康隐患。  

 

小编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 “微塑料”到底是个啥?它从哪儿来?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身体出现不适?

点击下方卡片,咨询医生

↓↓↓

心理科_卡片02 (2).png

 

01
塑料早已包围你我
 

 

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曾经以为:“如今科技这么发达,塑料应该早就变得很环保了吧?”

 

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悄悄吃塑料”……

 

没错,就是那个装热汤的餐盒、微波炉里叮三分钟的保鲜膜、反复使用的塑料水杯。他们的温度每升高一点点,成千上万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就会加速“逃”出来,溜进我们的食物里。

 

 

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的食品包装中,超过50%都采用了塑料包装。当然,塑料确实好用!防水防尘、耐冷耐热、还能抗压,堪称“包装界六边形战士”。

 

其实,我们真正怕的,是那些悄悄混进食物和身体的“塑料碎片”

 

2023年7月,《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秘了塑料容器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塑料颗粒释放行为”。

 

 

结果显示,温度越高,就会有更多的塑料颗粒进入食物。而只要使用微波加热3分钟,就会让大量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释放到食品中——每平方厘米容器中会释放出超过20亿个纳米塑料和400万个微塑料!

 

 

还有一个扎心发现,如果用塑料容器装液体(比如水、牛奶)加热,产生的微塑料比装固体更多!

 

 

不过也别太慌,研究表明,如果只是用塑料盒冷藏存储,释放的微塑料就会少很多。所以,冷用比热用靠谱得多啦!

 

 

02
微塑料潜入我们哪些器官了?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曾发布过一个数据——一个人仅通过喝水,每周就能摄入微塑料颗粒将近1800个!

 

一个人每周潜在摄入微塑料的数量

 

这时候可能就有疑问了:塑料毕竟是“身外之物”,吃进去也应该能排出来吧?

 

 

因此,吃下去的微塑料的确会随着粪便排出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组织中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科学家们已经在人体内多个器官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

 

 

研究显示,微塑料的积累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实实在在的威胁。比如,它们可能干扰生殖、消化和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与结肠癌、肺癌的发生有关联

 

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在颈动脉斑块中找到微塑料的人,未来发生心肌梗死、中风或死亡的风险,比没有的人高了3.53倍

 

 

03
减少微塑料,这几件事要少做
 

 

 

但我们,并非无路可退,完全不用塑料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更聪明地用它,更懂得保护自己和家人。

 

不同编号代表不同材质,用对了,其实可以很安心!

 

一般来说,正规的塑料制品底部,通常印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形编号。

 

 

不同编号代表着不同的塑料制品属性。只要科学使用,一般不会有损健康。

 

比如标号5(PP)和标号7(PC)耐热性好,能耐120℃高温,可以用来装热水,甚至进微波炉加热。

 

 

不过要注意:

目前的标准检测,还覆盖不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小到能溜进我们身体里一些“本不该去”的地方。

 

小编给大家几个轻松可行的建议:

 

  • 加热食物时,换成玻璃或陶瓷碗,盖个盘子或使用硅胶盖;

  • 装热汤、热水、热牛奶,优先选择不锈钢、玻璃或搪瓷杯;

  • 日常携带,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饭盒,少用一次性餐具;

  • 垃圾分类,让塑料尽量进入回收循环,而不是自然环境。

 

你不需要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习惯,每一个选择,都是对自己的保护。

 

身体出现不适?

点击下方卡片,咨询医生

↓↓↓

心理科_卡片02 (2).png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体检通用banner.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