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上班请了一天假,把脚上的一颗痣给切了。
没别的原因,就因为我怕死,担心是黑色素瘤。
第一次听说这个癌是在电影《非诚勿扰2》
我脚上这颗痣的位置有点古怪,它藏在我左脚中间的脚指头缝,个头有点大。在我记忆中,至少小学时候就发现了,一直没有管过。
但自从我接触的医学健康知识越来越多,而且这颗痣还隐隐约约有点变大的感觉。
这么大,我看着真有点害怕呀
多疑的我秉着“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的原则,决定还是去医院看一看。
怀疑身上的痣有问题?
戳下图,预约医生
↓↓↓
01
看诊
我一大早挂了皮肤科医生的号,大概说了下情况,医生给我开了一个皮肤镜的检查。
检查倒也简单,拿着一个带有摄像头一样的东西,直接怼在脚上,就能放大观测。
检查很快,几分钟就出结果了,报告显示它大概率是一颗复合痣。
普通的痣一般分为3种类型
我问医生有没有必要切,医生说没啥大问题,看我个人意愿,切比不切要好。
中国人嘛,一生信奉的原则就是“来都来了”。既然来都来了,还查了,干脆就直接切掉,求个心安。
于是我找了专门做手术的医生,交了费,抽了血,领了药,约了一个礼拜后做手术。
02
手术
毕竟是个小手术,没有做过还是有点害怕。在没有正式手术之前,我在某红书上疯狂搜帖子,想知道过程到底痛不痛,恢复要多久。
没想到搜出来的基本都是说局麻的时候,注射麻醉药水会很痛。等麻醉药效过了后,伤口会隐隐作痛。拆线的时候也会再痛一次。
好家伙,反正就是要做好痛的准备呗。
带着这个心理状态,我熬到了周三做手术。
医生让我趴在床上,给我的脚做了简单的擦拭,倒上了冰凉的碘伏。我害怕麻醉的时候很痛,和医生说了要注射的时候提前告诉我。
想着医生还要做会准备工作,我开始拿起来手机刷段子,刷着刷着感觉脚好像被什么叮了一下,然后感受到了冰冷的器械。
我问医生打麻醉了吗?结果医生助手拿着一个小瓶子过来说:“已经切完了,要不要送去做病理报告?”
我嘴里说着好的,脑袋却是:“嗯?这么快的吗?不是说好会痛的吗?都没什么感觉啊!”
看来,这切痣手术就是“小马过河”。
每个医生的手法不一样,每个病人的耐受情况不一样,所以手术感受也不一样。咱们不能因为别人说什么就一昧相信,徒增焦虑,什么事还得自己亲身体验才知道!
03
术后
手术后,医生给我简单包扎了伤口,告诉我两周内脚不能碰水,每两天去社康换一次药,两周后再拆线。
我的病理报告2天结果就出来了,就是普通的痣,和黑色素瘤根本扯不上关系,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痣出现上面这些情况,当心是黑色素瘤
不过术后有个问题,就是这脚该怎么防水?
毕竟大热天的每天都得洗澡,还好机智的我发现了一个防水神器:
洗再久,水再大,也不会漏水进去
看着像塑料不靠谱的样子,但是防水一绝,密封性很好。而且有不同的部位,不同长度可以选择。戴上它,每天洗澡都很方便,用完之后再把这只脚没洗过的部位,用湿巾擦拭就行了。
术后第二天我就开始上班了,因为脚掌前端受力会有点痛,所以走路一瘸一拐。随着时间恢复,脚能慢慢正常走了,两周后拆线也不怎么疼。
怀疑身上的痣有问题?
戳下图,预约医生
↓↓↓
写在最后
▼▼▼
关于切痣手术,每个人的体验和需求不同,但健康问题从来不是“没苦硬吃”。如果一颗痣让你产生疑虑,专业医生的建议永远比网络传言更值得参考。对待身体的变化,谨慎些总不是坏事。医学干预的意义在于防患于未然,花钱买的是对健康的保障。
记住:健康管理的核心是科学评估和及时行动。不必因过度担忧而恐慌,但也不必因他人评价而忽视自己的直觉。在医学问题上,安心永远比后悔来得重要。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