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放假,大家就会调侃:不堵车堵什么,do you love me吗?
而在我们身体里,有个鼎鼎有名的人物——血栓。
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只要它一旦形成了,就可以发生堵塞事件,造成血液运输系统的“瘫痪”,堵住生命的要道。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血管堵了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今日主推
血栓,通俗地讲就是血块。
它会像塞子一样堵住了身体的血管通道,让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从而导致相应器官功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致死致残率高,后果非常严重!
而且不同的血栓各有爱“堵”的地方。
动脉血栓十分凶险,最常出现的部位是心脏血管,可导致心肌梗死。
当冠状动脉堵塞导致持续性缺血缺氧引发心肌坏死,就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
最容易产生心脏血栓的是心房颤动患者,房颤患者因为心房正常的收缩运动消失导致心腔内形成血栓。
形成的这些血栓一旦掉落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的血管,最易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梗塞。
堵在肺部血管的血栓通常来自于静脉,也就是常听说的肺栓塞。
它主要是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形成的,最常见的栓子就是血栓,这些血栓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一旦血栓脱落,顺着血流回流到心脏,然后被泵入肺动脉,就会导致肺栓塞。
要特别提醒一句,肺栓塞在没有及时抢救的情况下,致死率也是很高的!
在我们的血液中有两大系统,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他们共同发挥作用保持平衡。
但如果一方出了问题,就会打破平衡,形成血栓。
▶比如血管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膜是光滑、有弹性的。
而在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病毒、细菌、肿瘤等因素的影响,血管内膜逐渐出现损伤,血管内膜变粗糙,开始有了脂质沉积及斑块形成,一旦斑块破裂容易形成血栓。
▶还有血流变慢:
血流速度变慢、瘀滞就容易形成血栓。
比如心力衰竭、静脉受压、久病或术后长期卧床等情况容易导致血流速度变慢,有利于血栓形成。
▶最后是血液凝固性变强:
一般情况下,血液在身体内是不会出现凝固状态的。
但是由于妊娠、手术后、产后、高脂饮食、吸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均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增加,导致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出现血液凝块。
在血栓形成初期,身体可能没有太大感觉;一旦血管堵塞有所表征,已经到了严重阶段。
所以需要我们注意身体所传递的这些报警信号。
▶信号一:突然一阵晕眩
在平时休息时,突然一阵眩晕,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甚至发生昏厥现象。
要注意,这是脑血栓最为常见的先兆。如果经常发生,则尽早到医院就诊为好。
▶信号二:四肢出现麻木
当人体血液中有血栓,四肢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出现麻木、疼痛的感觉。
如果在生活中突然感到腿疼、有压迫感或者是下肢麻木等,一定要警惕。
▶信号三:走路一瘸一拐
如果血管堵塞加重,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路一瘸一拐。走几百米,便会感觉腿酸,需要休息一会才可以缓解。
这可能是因为血栓会引起供血不足,导致肌肉酸痛。
▶信号四:突然小腿肿胀
这种情况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等患者身上,常见于膝盖以下部位肿胀、疼痛。
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必须引起重视。
有症状 尽早就医
别让血栓堵了健康路
戳下图 即可预约
↓↓↓
▶喝醋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喝醋软化血管的说法。
很多人觉得每天喝一些醋,或者醋浸泡花生等食物,可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临床上还没有医学研究证明醋具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相反,直接喝大量的醋还会损伤胃黏膜,引起上消化道溃疡、胃出血等情况。
▶输液
一到秋冬天,就会有不少老人老想着输液,因为坊间一直流传着“老年人每年输一两次液能通血管”。
血管上的斑块都是在血管壁内膜下方形成的脂质“垃圾”,根本不可能通过输液来把它们“冲走”。
血液循环系统本身也是一个闭合的通路,通过输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冲洗疏通血管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况且额外的输液还会带来感染、心脏负荷增加等多重风险,真的是得不偿失。
▶拍打身体
不少中老年人认为多拍打拍打手臂、大腿等部位就可以把血栓拍掉,但其实如果已有血栓的情况下,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你并不能控制脱落的血栓顺着血液流向哪里,这样很容易造成其他血管的堵塞。
切勿轻信偏方,真正靠谱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手术!
但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程度有所不同,仍需根据医生的诊断和评估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式。
当然了,日常想要保护血管,预防血栓,记住两个关键词:动和吃。
▶动
远离血栓,保持运动很重要。
▶吃
吃的核心是“两增一控”。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