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阅读医学科普
第一批00后已经开始泡脚养生
第一批95后也是健康话题不离口
没毛病看科普早预防,有毛病看科普找良方,各类健康科普也是层出不穷。
不管有没有医学背景,都能写点养生小知识,从而导致谣言满天飞,“灵药”到处吹。
那么多健康科普,到底谁才靠谱?
医小二认为,
了解权威科普,还得听专业医生解读。
160聚集了50万业内医学专家,力邀权威医生来创作健康科普,用医生们丰富的临床经验、渊博的医学知识,为大众科普健康知识。
为表彰并感恩医生们的创作,160每周进行一次“科普之星”的评选,首期获得“科普之星”冠军的是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的李佳曦博士。
李佳曦,中医儿科学博士,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师从中医儿科大家汪受传教授,曾进修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系统学习性早熟、遗尿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
社会兼职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植物精油疗法专业委员会创始会员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首批成员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两岸三地》杂志社首席中医养生顾问、特约作家
业务专长
擅长运用中医内外治结合的方法,进行小儿感冒、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疳积、性早熟、矮小症、遗尿症、便秘、腹泻病、多汗症、夜啼、抽动症等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和调理,并擅长小儿多种易病体质的长期调理。
李佳曦博士以医者仁心及专业精神,坚持创作权威科普,帮助更多人树立健康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也邀请了李博士,问了一些关于医生职业及创作科普相关的问题,每一条权威科普的背后,都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经验累积。
李博士从医生涯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骄傲与辛酸?作为三甲医院的医生,每天的接诊量应接不暇,又是如何抽出时间坚持创作科普?且听李博士怎么说。
1.您从医多少年了?当初是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我从业12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工作6年。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这么高尚的职业情怀。
我从小是过敏体质,每年至少发两次哮喘,非常痛苦,我现在还清晰记得半夜哮喘发作,在大学寝室端坐呼吸到天亮的痛苦场景。
后来有幸跟南京中医药大学许继群教授抄方学习,许老用中药加穴位敷贴的方法,使我的哮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坚定了我学习和从事中医的决心。
2. 您怎么看待医生这个职业?
在我看来,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济世活人的职业,是救死扶伤的职业,应该是一份伟大的职业,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的。我们为医者,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
3. 您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唐·孙思邈《大医精诚》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其次必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最后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
我想,这就概括了做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的四个字——德才兼备。
4. 您一般在什么时候创作医学科普?
平时临床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创作科普著作,如中午休息的时候,晚上下班的时候,周休的时候……只要有时间,都在想着怎么写科普。
可以说我把能用来写作的时间全部用来科普创作了。
5. 对您来说,创作科普最有趣/有价值的是什么?
创作科普是非常有价值的。
首先是将专业的知识以有趣的、接地气的形式展现给患者,让他们乐于接受,从而提高全民的医学素养和体质。
其次是通过科普,将很多平时容易忽视的问题提醒患者,让他们对自己或家人的健康能够了解更多,往往有时候一些看似不严重的小病,或者关键时候的急救,通过我们的科普,能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从而避免了更大的疾病和麻烦,甚至挽救很多生命。
最后是科普知识可以缓解很多患者的焦虑,避免一些小问题反复去医院就诊,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过度医疗和节约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
6. 医生工作很忙,创作科普又需要花时间,您平时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说实话,医院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没有强大的临床或者科研实力,根本不可能有人认识你。
科普创作是年轻医生实现弯道超车的有力武器,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力量,能让更多的同行认识你,让更多的患者知道你,慢慢你的名声就会得到传播,粉丝会越来越多。
但一定要记住,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这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扎实的临床专业实力才能将这些粉丝留住,要不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所以让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是我的科普真正帮助了很多人,使很多焦虑的妈妈不再焦虑,很多体弱宝宝变得健壮起来。
7. 您对现如今医生打造个人医生品牌持有什么观点?
以前,大部分医生认为,患者上医院,医生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足够了。然而时代变了,在医疗市场化的今天,医生不再是一个铁饭碗,没有技术,没有个人品牌,就是没有病人找你,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每个医生都要转变观念,真正把患者当成自己的患者,给自己打造专属的品牌IP,就像我的座右铭,体弱宝宝的避风港湾,焦虑妈妈的避风港湾,这就是我的品牌,我的定位。
8. 您在创作科普内容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其他医生一起分享的吗?
首先,科普创作需要坚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摸索读者的阅读口味,才能不断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这些需要让时间来沉淀。
其次,科普创作需要灵感,不是专业知识的堆砌。科普创作一定要抓住两给点:读者的痛点和当下的热点,这样才能一炮而红。写作语言要生动活泼,要写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而不是将枯燥的医学知识搬给读者。
最后,一定要学会多条腿走路,目前传播科普著作的平台特别多,比如160平台、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每个平台都有不同的特点,读者层次和喜好也不一样,每个平台的运作方式也不一样,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平台做不同形式的科普,让自己在各个平台的粉丝面前不停的曝光。
李佳曦博士的科普精选:
1、千万别让寄生虫耽误孩子生长,教你三个简单易行的驱虫方法
https://wap.91160.com/vue/doctorarticle/detail.html?id=120255&vapp=6.1.0
2、宝宝体弱多病,妈妈每天按摩这三个地方,提升抵抗力!
https://wap.91160.com/vue/doctorarticle/detail.html?id=120139&vapp=6.1.0
3、这两种水果千万别给孩子多吃,一吃就积食!
https://wap.91160.com/vue/doctorarticle/detail.html?id=120493&from=groupmessage
4、妈妈怒问,性早熟究竟是什么?
https://wap.91160.com/vue/doctorarticle/detail.html?id=119045&vapp=6.1.1
5、宝宝总尿床,到底是病吗?
https://wap.91160.com/vue/doctorarticle/detail.html?id=119031&vapp=6.1.0
(点击图片,进入医生主页)
声明:
1. 每周科普之星是根据医生们的科普文章数据(发文量、阅读量、点赞量、收藏量)综合评定而来,仅代表医生的科普能力,不构成就医建议。
2. 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医生日常接诊量却十分有限,为帮助更多人正确了解疾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们用一颗颗仁爱之心,创作科普惠及大众,在此,感谢医生们的科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