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好医生
肺癌的发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逐年攀升,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中国,每年有70至80万新发的肺癌病例,这一数字令人震惊。几乎每分钟,全国就有一人被确诊为肺癌。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肺癌病例将发生在中国,每年预计面临100万的肺癌新增病例,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令人担忧的是,肺癌的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长期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与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相比,肺癌的死亡人数更为惊人。
尽管在最近几年里,我们在肺癌的治疗方法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五年生存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仍有七八成的患者一经确诊就是肺癌晚期,错过了根治性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提高早期肺癌的发现率至关重要,预防、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成为了肺癌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接下来,小六为大家介绍来自深圳大学总医院胸心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柴文祥。他在胸心外科领域已经从业33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在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始终秉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爱,致力于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深圳大学总医院 胸心外科门诊
肺结节,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纵隔,手汗症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成形术,联合瓣膜置换术、主动脉外科、成人和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微创心脏手术、经胸先天性心脏病蘑菇伞封堵术、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房颤的外科治疗、心衰的外科治疗等多种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
在医疗领域中,胸外科医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面对的常常是生死攸关的情境,每一次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极致挑战。正是有了这些勇敢面对生死的医生,无数生命才得以延续。
柴文祥,这位胸心外科的多面手,他既能治好“肺”,也能医好“心”,精湛的医术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匠人,用手术刀雕刻着生命的希望。从医的三十三载春秋,他不断向外拓展自己的医学边界,主刀完成了多例心、肺、食管手术多例,每一次手术,他都全力以赴,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病人带来了生的希望。他的从医初心,虽无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蕴藏着一份深沉而纯粹的热爱与坚守。他始终相信,医生的使命就是拯救生命,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份崇高的使命。
高考那年,他与千百万怀揣梦想的学子一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那时的他,尚未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是随着命运的轮盘,一步步迈向了医学的殿堂。当时报考的大环境,医学专业因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高尚的职业精神,备受社会尊崇,分数线也一路飙升。而柴文祥又恰好又在高考取得了不错的高分,于是他便在众多专业中选择了医学,从此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忆起那段青涩的岁月,柴文祥的脸上洋溢着温暖而坚定的笑容。他说:“我是1987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可以填报五个志愿。但实际上我就只报了一个军医大学。幸运的是,我被提前批录取了。”就这样,1987年9月,他踏入了庄严而神圣的第四军医大学,开启了六年制本科医学生涯。
在医学院的日子里,柴文祥医生逐渐感受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和崇高使命。
他深知,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拯救生命、守护健康的艺术。于是,他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与敬畏,刻苦钻研,不断求索,于1995年获得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外科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外科博士学位。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追求。他深知,医学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才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
如今,柴文祥已经成为一名备受尊敬的胸心外科主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带来了健康。从青葱岁月到花甲之年,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从医的使命与职责。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他把青春和梦想奉献给医疗事业,行医33载,一步一个脚印,在医学道路上走出了铿锵步伐,用漫长的职业生涯,沉淀出医者的精诚仁心和医学事业的熠熠光辉。
临床医学来源于临床实践,不断地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完善和发展的关键。临床见习、实习和规培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到临床实际的一个转换过程,更是一个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在从医之路上,柴文祥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导师。这位导师不仅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者,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正是这位导师的出现,让柴文祥对胸心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心将其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大三时,柴文祥在医院进行见习,当时医院里有一位刚从国外归来的胸心外科专家,他的手术技艺精湛,经验丰富,让柴文祥敬佩不已。见习期间,柴文祥经常与这位老师一同奔波在手术室中,目睹着老师如何娴熟地进行心脏手术。
“在90年前后,国内的心脏手术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心脏手术能力的医院并不多见。但是由于这个老师是国外求学归来的,对国际上最新的医疗技术都有所掌握。在与老师共同工作的日子里,目睹老师将一颗跳动的心脏停下,然后在一片宁静之中,以冷静而沉着的态度,进行着心脏手术。每一次切割、每一次缝合,都特别精准和快速,令我叹为观止。佩服的同时也深感崇拜,觉得特别神奇的,怎么心脏上也能做手术。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对外科产生了兴趣,开始主动去学习胸心外科领域的内容。”有了这样的榜样在前,柴文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对他而言,拿起手术刀,走上手术台,更符合他对医生职业的期待,其次选择高难度的胸心外科,也是选择新技术,因为他喜欢迎接挑战。
成功选择了心仪的专业,无形之中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动力,一心扑在医疗事业上。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每天从清晨忙到晚上,加班到深夜,对他来说成常态。手术台上的无影灯,成了柴文祥最忠实的伙伴,见证了他与死神一次次较量的过程。在他的手里,手术刀仿佛化作了神奇的魔法棒,为无数患者驱散了病痛的阴霾。他深知,对于等待手术的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不论多么疲惫,只要患者需要,他总是全力以赴。
中国每10万人配备心外科医师数仅为0.6,其中能独立手术的主刀医生更是少数。胸心外科是普及率最低的医学专业之一,全国只有大约二分之一的三级医院有实力开展,他们要承担中国3.3亿心血管病患者救治的最后防线,被誉为外科“宝塔上的明珠”。将一名青涩的医学生,培养为成熟的、优秀的胸心外科医生,或需近20年时间的打磨。
胸腔镜手术作为现代胸外科界的一项革命性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开刀手术具有诸多优势。它的切口美观、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能大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些优点使得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为了尽快熟练掌握这门新兴技术,柴文祥于2009年3月至7月毅然前往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进行专项学习,虚心向专家请教,认真观摩手术操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私下,他更是将院内此类手术的视频拷到电脑上反复学习观摩,直到自己能够独自熟练操作该手术。
之后,他又于2011年3月-12月参加解放军总医院心脏外科举办的济南军区学科带头人培训班;2013年3月-12月先后到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专项学习主动脉外科技术。
提起这些年胸心外科的变革,柴文祥感慨万分。他说:“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可治愈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就好比肿瘤方面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先进技术,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但现在患者的肿瘤不仅有机会被切除,甚至还能实现与肿瘤的和平共处。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的无限可能性和希望。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进取心,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正是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对医学的热爱,使得柴文祥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高居榜首的恶性肿瘤,堪称“癌症头号杀手”。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非小细胞癌(NSCLC),占据了80%至85%的比例,成为肺癌的主要类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可怕的疾病并非只针对老年人和吸烟者,它也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悄然降临到年轻人的身上。
研究表明,在2012年至2015年间,中国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9.7%。看到这组数据,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寒而栗。然而,尽管肺癌是癌症,但战胜它并非不可能。
医学领域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在手术方式和肿瘤治疗方面。虽然肺癌的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但死亡率也逐年呈现下降趋势。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多种手段的发展,患者的5年生存率正在不断提高,也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前,当大家听到‘癌症’,往往会把它与‘绝症’画上等号,选择直接放弃治疗。但我要告诉大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柴文祥坚定地说道,话语里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医学进步的信心。“如今,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从手术、放疗、化疗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得益于医疗技术的全方位发展,现在各阶段分期的肺癌患者整体预后较过去均有了大幅改善。甚至可以说,肺癌的疾病管理已经进入了慢病化时代,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他详细地解释:“现在,我们会根据肺癌的病理类型、病情早晚的分期、基因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等多种情况,为患者制定一个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样的方案能够更精准地打击癌细胞,同时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经过这样的治疗,许多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可以超过80%,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肺癌不具传染性,但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由于肺癌起病比较隐秘,使得它在早期阶段很难被察觉,无显著的临床表现。因此患者需要通过主动进行体检,尤其是进行影像学检查,来对肺癌进行早期发现和筛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们肺部的肺泡没有感觉神经,所以当病变刚开始发生时,很多人无法直接从源头感觉疼痛,等到肿瘤发展到中晚期时候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此时肿瘤已经压迫了肺、气管等器官,所以会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反应。
因此,在和柴文祥探讨肺癌治疗策略时,他强调了定期体检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肺癌高危人群而言,这一点更是至关重要。
他明确指出,高危病人包括但不限于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群,他们长期暴露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使得肺部健康面临极大威胁。此外,那些长期接触高致癌物质,如工业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等的人群,同样处于肺癌的高风险之中。再者,有个人肿瘤史、有直系亲属存在小细胞肺癌家族史,或是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人群,他们的肺部健康状况同样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这些人群都属于肺癌的高危群体,定期进行体检能够更早地发现肺癌的踪迹,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除了高危人群,柴文祥还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也应每年定期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进行早期筛查。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肺部也不例外。通过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可以更早地发现肺部异常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最后,柴文祥强调:“对于肺癌,我们不应该恐惧它,而应该直面它,相信医学技术。只要我们积极配合治疗,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医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