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完全不必谈癌色变,其实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有一些恶性肿瘤在早期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正规治疗可以治愈,还有10种左右的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可以延长生存期以及无瘤生存期。
初步来讲三分之一的肿瘤能够治愈,三分之一的病人能够长期生存,剩下三分之一也能得到临床明显的改善。因此,肿瘤实际上是一个可治的疾病。
接下来,小六为大家介绍一位来自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副主任医师——钟国成,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用精湛的医术、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仁爱之心,缓解了许多肿瘤患者的痛苦,并延长了他们的生命,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尊敬和爱戴。
深圳大学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胰腺癌,胆管癌,原发性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肿瘤相关贫血、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的诊治,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包括LAK细胞、DC细胞、TIL细胞、CIK细胞、NK细胞、CTL细胞、CAR-T细胞、TCR-T细胞)。
本次专访,我们将医生的故事与通俗易懂的知识相结合,将大众心目中严肃遥远的医者形象还原为他们的原本样貌,让大众看见白袍下的故事,将深奥晦涩的肿瘤内科知识变成患者及大众听得懂的医学科普内容。
一、儿时的从医愿景
高大、亲切、热情是钟国成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身材高大健壮,精气神十足,言谈话语间稳重又不失幽默,听着他不惊不惧地讲述着从业中令人惊心动魄的事迹,深深地感受到他对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也感受到这20余年, 他无数的坚守与付出。
采访中,钟国成告诉我们,在医学领域,挑战和困难是每天都要面对的。对一个疾病从无知、初知到深知的探索过程,是非常艰苦的。临床上,探索治疗路径和方案的不同阶段,也会面临不同挑战。尽管过程艰辛,但每战胜一个挑战,病人获益的曙光就会更多一些。
而当我们聊起从医的热忱时,钟国成还告诉我们,在他的孩提时代,他从医愿景便已埋在心间。
“小时候因为受凉生病或者调皮扭伤去医院看病时,总能在医生和蔼的语气中,看到痊愈的光芒。复查的时候,看到我康复,他们比我还开心。那时候就感觉医生特别神奇,是个伟大的职业。懂事后我才知道,对医生来说,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换来的满足和喜悦,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些也都成为我日后报考医学院的小火苗。毕业后,当我成为一名真正医生的时候,我才明白这身白大褂承载着多少艰辛和不易,多少责任与担当!满足和喜悦是真的,疲惫和无助也是真的,但是面对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我想继续让医学创造生命的奇迹。”钟国成穿着白大褂,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回忆起当初披荆斩棘从医路,颇为感叹地说道。
如今钟国成已经在医学的道路上前行了20余年,年华匆匆,流水无声。
现阶段,他主要从事肿瘤及血液疾病的治疗,对胰腺癌,胆管癌,原发性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肿瘤相关贫血、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的诊治,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包括LAK细胞、DC细胞、TIL细胞、CIK细胞、NK细胞、CTL细胞、CAR-T细胞、TCR-T细胞)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众多患者带去希望。
二、选择既负责
医学专业一直属于精英教育,医学院的分数线也是逐年增加。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从最初只注重温饱到现在大家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既然选择了医学专业,就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
为了践行着“精医、精益、精艺”的医者精神,在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完成5年的本科学习后,钟国成又报考了免疫学硕士研究生,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后在解放军总医院从事了3年的博士后工作。
谈及自己的学业生涯,钟国成结合着肿瘤治疗的突破说道:“我硕士研究生攻读的是免疫学,这门学科非常有意思。机体免疫就像一把双刃剑,过犹不及,贵在平衡。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弱了细菌、肿瘤就容易发生,太强又会攻击自身,是一种需要平衡的关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琢磨,如果过继细胞免疫治疗会不会是对患者更好的治疗方法。现在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最热门、发展最迅速的领域,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大的突破。”
一路走来或许是命运安排。研究生毕业后,钟国成分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工作,当时的肿瘤科主任对他的免疫学背景特别感兴趣,在前辈的带领下,他走上了肿瘤科,也因此爱上了肿瘤科,开始不断深耕自己、深耕行业。
这些年,“学习”两字已经贯穿他的所有时间,从未想过有所止步。他认为医学本身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哪怕现在离开了学府,他也依旧需要保持学习。
肿瘤学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专业之一,其科学理论、临床实践、操作技术及新药研发更新迅速,每隔几个月就有新药上市,治疗方案也是不断优化。对于治疗效果则是因人而已,即使同样的肿瘤,不同的患者病情也大有不同,有的效果甚佳,有的却会发生肿瘤耐药进展,或者治疗副作用不能耐受等等,相关未知领域极其深奥复杂,充满挑战。
“肿瘤学是目前发展最快最前沿的学科之一,恶性肿瘤依然是人类尚未征服的疾病,在诊疗过程中,有欣慰,也有无奈。很多时候,患者最悠闲的时间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只有不断精进自己才能成为优秀的医生。永远审慎地对待每一个病例,精琢细磨、反复推敲,经常性的复盘,才能将行业领先的技术运用到患者身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因此从我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的那天起,我就做好了这个准备,也将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求知的渴望。”
在徐徐的采访中,愈发能感受到钟国成的从容始于目标的坚定,以及那颗心系肿瘤的赤子之心。他很庆幸自己把一份职业变成了救死扶伤,帮助他人的一份事业。几十余年来,他将一个个目标摆在前行之路上,步履不停,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
三、从死亡边缘挽救患者
从医多年的钟国成,如今面对患者多了一份平和与慈悲。对于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他都在心里默默将其划定为自己的朋友亲人,以最专业的知识帮助每一位患者。
说到自己和团队在深圳大学总医院开展过的且记忆比较深刻的治疗技术时,钟国成颇感骄傲与自豪,因为一位又一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患者在团队的努力下重获新生。
“我有个在成都的朋友,不幸在2020 年患上“恶性肿瘤”。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疾病一查出他就积极配合治疗,差不多控制了两年左右,肿瘤再次复发。当时患者去了多家医院,都表示没有更好的方法控制,建议姑息治疗。绝望之余,他就想起我也是肿瘤科的医生,怀着希望特地从成都过来求医,把医保系统都转过来了。根据提供的病例,患者已经接受多线的抗肿瘤治疗,但肿瘤进展依旧迅猛。来到深圳时,已经处于呼吸困难,不能平躺,接近生命垂危的地步。”
面对患者不远千里求医的信任,秉承着超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钟国成所在治疗团队给患者应用了新型靶向药物,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但1月后,肿瘤再次进展。面对恶性程度如此之高的黑色素瘤细胞,治疗团队对患者之前的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提出了疑议,认为要对患者进行重新的病理检查。正是这一步,也正是这关键的一步,改变了患者后续的疗效。
在学科带头人于力教授的指导下,作为主管该患者的钟国成协同团队分工合作,及时、快速地对患者下达了多方面的检查医嘱,帮助患者重新做了病理等多个病灶部分取活检,以及免疫组化等,同时还协同广州、北京等多地的专家一同会诊,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出建议。不久后,活检结果出来了,实际上,患者确诊的并不是恶性黑色素瘤,而是ALK阳性大B淋巴瘤,这是一种发病率低,恶性程度极高且容易误诊的罕见肿瘤。该诊断及时避免了误诊误治而造成患者更大的损失。
诊断明确后,患者已在医院接受正规的淋巴瘤治疗1年多时间,目前正在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患者情况尚可,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医学是科学,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还是经验学,除此外医学在临床治疗领域上,需要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准则。面对肿瘤这种复杂的疾病,是需要综合治疗的,必要的时候需要多学科合作,请专家会诊,针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方案,在质的方面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能更好地促进医学更高层次的创新和发展。”钟国成和我们说道。作为患者的朋友,钟国成感同身受患者的那份绝望与期待,这也让他决心谨慎的对待每一位病患,为更多人带去生命的希望。
患者将生命相托,作为医生,必须拼尽全力救治,不允许有任何失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就是与恶性肿瘤完成一场生命真实的“较量”,凭借的又不仅仅只是努力,还有对技术的追求、生命的崇敬和职业的热忱。
四、胰腺癌不可怕
有一种肿瘤是善于伪装的高手,它能假扮成其他疾病,打出各种“烟雾弹”,让人难以看清其真面目。该肿瘤时常隐藏在人体深处,当人类察觉到它的存在时,几乎为时已晚,它便是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也是“癌中之王”——胰腺癌。该肿瘤,也是钟国成擅长治疗的疾病之一,对于胰腺癌治疗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是非常明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早期发现和诊断是胰腺癌治疗的关键,早期患者手术治疗后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在晚期病人的治疗中,综合治疗的理念也尤为重要。癌症的晚期并不是“无药可救”,合理的综合治疗能使得病人过得更有尊严、更为舒适地度过每一天。
在临床上,医院经常会碰到有些患者认为得了胰腺癌“反正活不长,治不治疗都一个样”这种消极的想法,有的家属甚至直接放弃——这其实是错误的选择。这种抉择,很可能会直接断送亲人的治疗机会,失去了延长生命的可能。即便有的患者肿瘤发展得很快,暂时不能手术,但这并不也不代表永远不能手术。
癌症的术前转化治疗如果得当,有30%的病人可以再次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也有部分患者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获得长期的带瘤生存。癌症并非不可战胜,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参与,很多患者治疗以后获得长期生存,也获得了很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积极治疗。
医生这个职业和所有职业一样,一辈子都处于学习实践,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而伴随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职业素养,即医德医风医技,这是要时时律己的。学医就像是一场修行,想要成就卓越,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没有捷径,背后的成长之路艰难且漫长,每一次治疗的成功,背后都需要付出的是夜以继日的努力。
“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领域继续为患者服务,看到他们康复后的灿烂笑容。”钟国成说。时代在变,诊疗方式也在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救死扶伤的初心,是为肿瘤病人提供规范诊疗的决心,是看到病人康复的安心。
点击下方医生卡片
即可预约挂号
恶性肿瘤一般能活多久?
A:
在临床上精确表述恶性肿瘤包括癌症,而癌对于总体恶性肿瘤的生存期也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主要还是因人而异,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需要根据恶性肿瘤的不同类型、不同分期以及接受的治疗来进行判断。
恶性肿瘤治疗关键是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从而会获得较好的愈后和治疗效果。建议恶性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相信医生,积极地参与治疗,树立信心,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平时应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
癌痛止痛药会不会成瘾?
A:
绝大多数 99% 的肿瘤病人是不会成瘾,因为止痛的阿片类药物是医用药物,而患者中枢有天然阿片受体,当发生癌痛并口服阿片类药物止痛后,止痛药会拮抗该受体,不会产生成瘾性。
在这方面,像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肿瘤患者的止痛药物应用比例接近90%,我们可能只到 50%- 60%。疼痛是会诱发很多并发症的,疼痛止住,安全性、生活质量自然而然都会提高。有的病人或者家属怕患者使用止疼药会成瘾、有一定程度依赖性,这个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癌痛病人最关注的是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是可以实现的。
癌症会不会家族遗传?
A:
癌症与遗传有关,但它并不会直接遗传。
多数癌症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家族容易出现相同的癌症。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虽然可能因遗传而有癌症,但可能性并不大,应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要更加注意防癌,每年要定期进行体检筛查,一旦发现有早期癌症迹象,就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