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好医生
医学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医患纠纷多,风险高,是很多儿科医生难以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但却有这么一位儿科医生,在儿科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目前仍坚守在临床一线,她就是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李慧娟。接下来,小六将为大家介绍儿科医生李慧娟的从医之路。
李慧娟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
从事儿科临床、儿童保健工作近三十年,对儿童基础保健、学习困难、生长发育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儿童基础保健(儿童体检、佝偻病、贫血、微量元素障碍、铅镉中毒)、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学习精力集中困难)、小儿生长发育(矮小、性早熟)等有着较深的造诣,还擅长小儿营养,小儿生长发育儿童神经心理的治疗康复。
01.做儿科医生,耐心细心是必须
儿科学是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并列的最重要的二级学科,儿科学不是简单的对某个系统研究,而是要对人类一定年龄段所有系统全方位的研究,需要医生同时兼具内外科思维,这种要求至少不比其他二级学科更低。但与之相对的却是,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医患纠纷多,风险高,很多儿科医生难以坚持下去,我国儿科医生目前处于严重匮乏的现状。
但是,有这么一位儿科医生,36年来一直忙碌在儿科诊治一线,从她的口中我们听到的不是抱怨工作的艰辛,而是一句“习惯了”。李慧娟一边忙碌地整理患儿病例,一边轻描淡写地说起自己的从医经历,“我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曾在暑假时看到邻居家的小朋友由于脑炎后遗症而频繁抽搐这一揪心画面,它促使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儿科,36年来一直做儿科医生,从最早的妇幼保健院到现在的儿童医院,给那么多孩子看过病,我始终坚持一条:对待小孩子要有充足的耐心。”说话时她的脸上有种岁月沉淀下的宁静,让人安心。
“儿科有时候是门哑科,因为有的孩子太小,还不能清晰表达身体的病痛,有时会闹个不停,家长有时对孩子病情描述不准确,而小孩病情变化又快,因此家长十分心急,希望能马上减轻孩子痛苦。这些我们都可以理解,儿科医生首先要的就是耐心。”李慧娟说。
除了要在与患儿家属沟通时要保证足够的耐性,李慧娟表示,更重要是细心,要具有从家属语言中获得重点的能力,从而收集完整有用的资料,去帮助患儿恢复健康。儿科很忙,儿科医生很辛苦,但李慧娟仍坚持在临床一线,在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
02.“一声‘奶奶’,我的成就感就来了。”
李慧娟从事儿科临床、儿童保健工作三十六年,曾在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担任儿保科主任十五年,现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理事,还担任山东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沂市医学专科学院儿童保健学教授。李慧娟在忙碌的临床工作同时,也没有落下科研教学工作,多次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近四十篇,专著二部,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六项并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当选市级名医、市级儿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并多次被评为市妇幼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但当她提及职业生涯中印象深刻的时候时,李慧娟没有说自己过往的荣誉和高光时刻,而是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经自己手恢复健康的患者故事,脸上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我已经在儿科岗位上站了36年的岗,我觉得做儿科医生,不仅可以保持年轻心态,还很有成就感。”李慧娟讲道,小孩是最真实的,他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会表现在脸上。一个患儿,前两天哭闹着来看病,经过两三天治疗后再来复查,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当他嗲嗲地喊着:“奶奶!奶奶!”时,自己的成就感就来了,这种被需要的成就感让李慧娟感觉很幸福,也因此一干就是三十六个年头,无数个日日夜夜。
还有一个患者的经历始终萦绕在李慧娟的脑海之中。当时是一个一米七多的男生带着另一个一米三八的男孩找到李慧娟进行身高发育的问诊。经过问诊,李慧娟了解到,原来是弟弟带着哥哥前来看身高,这个身高只有138公分的娃娃音的男孩竟然已经24岁了,是另一个高个子男生的哥哥,男孩在讲述自己病情时十分自卑,说话期间基本没有抬起头过,心理负担很重。李慧娟对该患者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该患者的骨龄仅相当于13岁的孩童,生长激素缺乏,属于生长激素缺乏性的矮小症,还有生长空间。此后,李慧娟对该男生开展了2年多的治疗,并对其进行信心鼓励。后来患者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身高也从138公分长到了162公分。当时还上了电视台的采访,在采访中,该患者十分感激李慧娟对自己的治疗,使得自己能够恢复正常生活。
李慧娟始终认为医生是个强调科学性、专业性的职业,但同时也是个满载情感的职业。儿科医生不仅要会看病,还要学会沟通,这是需要技巧的,但前提是关爱。孩子是有情感和思维的,面对哭闹的患儿,医生首先需要做的是想办法尽可能让孩子安定下来,减轻患儿对医生的抵触与恐惧,做到尽心尽责,脚快、眼快。
03.医学无止境,护航永不息
作为儿科医生,往往面对的是一个小孩,一群大人,面对焦虑的患者亲属,李慧娟也总结出一套处理医患关系的经验,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拥有过硬的专业实力,二是要服务好孩童患者及家长,对每一个患者都打起十二分的谨慎,认真对待。李慧娟也表示,医患关系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方程式,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真心换真心以此来赢得信赖,因此自己愿意成为构建医患和谐关系的桥梁。
儿科医生面对的挑战其实无处不在。由于患者年龄小,免疫力低,儿科疾病往往来势凶猛,病情易变化、易恶化,患儿及其家长又常常不能准确地表达,儿科疾病的诊疗全赖于医生丰富的经验、细心的观察和周密的思维。仅仅是发热早期,就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还要排除传染病,稍有犹豫就很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使得病情发展,因此做儿科医生,资历深、经验丰富很重要。
所以,李慧娟十分认同“医学无止境”这句话,曾因工作需要,李慧娟从普儿科调入了儿童保健科。这是一门不同于普儿科的特殊专业,儿童保健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生命检测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儿科学的分支、预防医学的分支。在儿童保健科工作期间,李慧娟不仅系统学习了儿保科的新知识,还自学了儿童心理学并拿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李慧娟的奋斗与付出也让她的从医之路从医师、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步步走到今天。
李慧娟表示,虽然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依旧很喜欢儿科医生这个职业,也想要看到更多孩子摆脱疾病之痛后露出的笑脸。未来,她也会在儿童保健的领域里继续耕耘,学习新知识发挥光和热,为提高民族的健康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点击挂号
↓↓↓↓↓↓
A:
(1)感情交流障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中,出现自闭症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区分自己的亲人以及陌生人,在交谈的过程当中会不经意地低下头避免他人的视线。并且不喜欢和别人进行交往,喜欢独自一个人独处。并且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容易出现感情的障碍,表现出没有感情的症状。(2)固定的生活方式:出现自闭症的孩子在生活环境上面的要求比较刻板,希望生活的环境都能够一模一样。当家中的家居摆放出现移动和异常,都会导致自闭症的患者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会导致情绪出现改变。另外患者对于日常的细节也十分注意,即使是碗筷的摆放,也需要根据自己的位置来进行摆放。(3)语言障碍:患者容易出现语言的障碍,特别是小朋友在患病以后都会有一些异样的表达方式,容易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并且表达能力不强。出现自闭症的患者甚至是会有发音不正确的情况,并且容易出现沟通障碍。(4)多动:患有自闭症的患者容易出现多动的情况,容易出现多动坐不住的情况。而且患者一般在行为上面也会出现异常的情况,喜欢用脚尖进行走路,并且注意力比较分散。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如下:
(1)教育干预治疗:每个孩子自闭症的临床表现不同,且程度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应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治疗,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干预治疗效果。应先给孩子提供温馨、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并且家长、医生以及老师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及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另外家长应多陪伴在孩子身边,多给孩子关心和爱护,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其说话,多陪孩子做游戏,创造语言环境,从而促进语言发育。同时应适当地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动,如通过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等与人交往的过程,从而改善社交障碍;
(2)药物治疗:如孩子伴有多动症时,应配合口服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有些孩子可能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必要时也需给予口服抗抑郁的药物治疗。
A:标准数据法:根据医学类教科书中每个年龄段身高的规定,对孩子进行身高测量,再和标准数据进行比较,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监控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身高增长是否正常。 同龄比较法:和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相比较,孩子比其他孩子矮的程度很明显,说明孩子的发育状况出现异常。
A:性早熟的治疗方法根据其分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外周性性早熟:也称为假性性早熟,例如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都需给予积极治疗;
2、中枢性性早熟:也称为真性性早熟,根据原因有特发性性早熟,比较严重,通常要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例如曲普瑞林、亮丙瑞林等药物,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从而减少体内性激素含量、抑制青春期提前。另外神经系统肿瘤,或继发性中枢性性早熟,需积极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治疗腺瘤等情况;
3、其他方面:对于过度肥胖,导致青春期提前的孩子需控制体重,严重的也需要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用药的目的是推迟骨龄的快速生长、增加生长周期,提高成年的终身高,是治疗性早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