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小六探店 > 张能维丨用医疗技术消灭超重状态

张能维丨用医疗技术消灭超重状态

原创 作者 : zhoux160 2022-11-04 10:31:35 7605
健康160医生专访,带您走近好医生!
 

 

 

走近好医生

面对肥胖,大家都不陌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体重值也在逐年上涨。虽然如今减肥已经成为一个追求瘦身的代名词,但是对于高达几百斤的超重体质大家还是了解太少。


今天就跟着小六一起来认识一位在减重医学颇有造诣的教授吧~他曾留学日本,师从国际著名胃肠肿瘤专家高桥孝教授、伊势龟教授。1991年开始从事腹腔镜手术,1993年开展全国首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004年开展了北京首例内镜甲状腺手术,2005年开展了北京首例腹腔镜肥胖与糖尿病手术。对微创、腹腔镜的胃肠、肝胆、甲状腺、肥胖及糖尿病、疝等手术具有非常丰富的操作经验。

他就是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张能维教授!

 

1
专家简介

 

张能伟照片.png

张能维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世纪坛医院

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

肥胖与代谢病中心首席专家。

 

擅长

腹腔镜治疗肥胖病手术、糖尿病手术;复杂腹部,盆腔肿瘤的切除;腹腔镜下各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内镜甲状腺手术。

点击预约挂号

 

 
2
医生故事
 

与张能维主任初次见面,他身着白大褂,从医多年的他两鬓已有白发。看我们前来拜访,他客气地招呼我们落座。于是我们就从张主任的从医初衷开始了我们的访谈。

 

01.从医以后,总是被温暖治愈

谈起做出选择报考医学院的想法,张主任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那时候年少不知事,填志愿纯属是家中长辈帮忙做的参考,最终由医学院录取。“当时我对于医生这个行业的了解还仅限于我自己过去生活中见到的医生,算是比较懵懂的状态吧。后来真正成为医学生进入医生的行业,才会慢慢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职业,也很适合从事这个职业。”张主任细细地跟我们复述当时的心路历程。

 

听到当初不是自愿选择的时候,我们心里还“咯噔”了一下,但是张主任后面的话让我们对他心中的敬意又多了几分,他说从医以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做医生可以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总是被感动被治愈,在见识到人间冷暖之后,心中的道义担当又会成为熊熊的火焰,从而更坚定自己从医的理念。在张主任看来,做医生是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的一件事。医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面对发展中的医学进程,每天都会有新的认识。

 

02.在发展初期选择减重医学

对于如今从事的减重事业,张主任调侃道:“还真的是被拉进来的。”当初中国现代的减重事业开拓者是上海的郑成竹教授,他自2000年开拓减重事业之后,为了拓展专业方向就到处拉人,当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张能维自然也是被“拉”进去的一员。

“郑成竹教授来讲座,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大家好像都没有想要加入的想法。”张主任坦言道,“后来郑教授追问我们不想加入的理由,大家都说感觉开展比较艰难,但是郑教授用他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他已经开始了,并且坚持了两年。”再后来郑教授就带着张主任一行人去参观了解,发现当时确实有人需要这样的治疗方式,甚至有些人的严重超重已经威胁生命,然后就陆陆续续有人选择加入减重事业。

对于减重代谢手术的发展历程,张主任有他的理解。他表示一共分为几个阶段。其中2000年到2009年称为拓荒期,加入的医生也比较少。直到2009年,国内医生认可了减重代谢手术,将其写进内科医生指南,才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了。但是相伴而生的是很多的乱象,有部分医疗机构对该手术不熟悉,做出了一堆并发症。2012年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医生在做这个手术前要进行评估,于是,国家医师协会的代谢专业委员会就成立起来了,展开对行业内的规范化治理,从此减重医学步入探索提高阶段。后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减重医学的发展也逐渐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现在全国年度减重手术数量突破万例。

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张主任表示未来的手术数量还会有所增加,因为如今美国大约一年有30万例的手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肥胖的比例是美国的一半,但人口是美国的两倍,综合来说肥胖的人群也就是美国的两倍。

 

03.给患者做手术:从经历中吸取的经验

对于第一次做减重手术的经历,张能维主任表示当时的心理就是诚惶诚恐,胆战心惊:“生怕自己做不好,确实有一份压力。不管之前在胃肠道以及普外科手术上做得有多熟练,这个手术完全是另外一种方向。就像是不管你开过多大的车,第一次开火车就是全新的体验。”


张主任表示到目前为止他一共做过将近1500例的减重手术,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例体重高达500斤的患者。那个患者的体重基数太大不能直接做手术,必须要先减重,所以就把他关在房间里。张主任表示,当时家属非常不能理解,只看到病人被关在房间里减重每天喊饿,所以就还想着要不要托人找关系请院长吃饭或者送礼,甚至还想要下跪请求给病人做手术。

“后来还是跟家属沟通了这个情况,家属也表示理解了。但是我们就开始意识到虽然技术上进步了,但是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却还是不到位的,于是我们后来就组建了医患沟通团队。”张主任跟我们解释着。他也表示,如果缺乏沟通,只是一味地将医生的想法强加给患者,就很容易产生误会。

 

04.从学生到教授:我在尽力做好每一个角色

张主任曾在北医三院工作,后又在日本求学,师从高桥孝和伊势龟两位教授。谈及两位恩师,他表示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高桥孝老师属于是永远名列前茅的人,即便再有名他也依旧踏实肯干,亲临一线做临床工作。永远在学习进步。这对我的触动很大。”张主任谈起两位老师满是敬意,“再就是尹势龟老师,他当时还兼任院长的职位。也是他的理念影响了我,他认为不管有没有当院长,作为一个外科医生都要学会管理。因为不论是管理病人、小组还是科室,都是在管理的范畴。尹教授对于医院运营的理念开拓了我的思想。”

 

如今的张主任已经从当初的学生变成了教授和院长。张主任表示,在医院运营的层面,要学会授权和资源分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各级授权,例如手术的授权等等。在资源分配方面,要均衡分配,不能厚此薄彼。

对于学生带教他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他看来,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对待稍微落后的学生要善于沟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对此,张主任还引用裘法祖老前辈(中国外科之父)的观点:做医生要把顺序摆对,做人做事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勤奋、诚实的人,因为一个懒惰的外科医生是走不远的,诚实更是十分宝贵的品质。其次是要学会做事,在做医生的过程中做事,知道事的来龙去脉和优缺点。最后就是可以通过做好学问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才能知道事的不足之处;做学问也要不知足,因为知识学问是没有尽头的。因此,作为一个医学生,首先要做好人,然后是做好事,最后是孜孜不倦的求学,力求跟上这个时刻变化的医学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医学也能够得到推进。

 

点击预约挂号

 

3
常见问题科普Q&A
 
Q
减重代谢手术会对人体有伤害吗?
 

A:代谢手术肯定是存在风险的,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从手术本身来说,确实帮助了一大批真正超级肥胖的面临身体损害甚至死亡危险的人,彻底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虽然有个别手术在过程中出现了并发症,甚至死亡。但针对这个手术统计大数据来算,比例还是非常非常少的,甚至要远远地低于原发病死亡率。

当然手术对身体的影响也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做完手术的早期,不适感是很明显的。吃完东西以后发噎反酸,还可能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况。但是等到稳定以后,就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会比原来肥胖的状态更加健康。但毕竟还有少部分人会有长期的隐患,比如说营养隐患,但这不是普遍性。还有部分人做完手术以后,腹泻很厉害,体重持续下降,那就只能再做手术给他改回来部分。所以术后是有风险的,但比例还是特别低,并且是可控的。

Q
效果能长期维持吗?
 

A:一般的情况下,至少有一半以上甚至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能够长期有效维持,还是有少部分人复胖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有几个:

一是手术本身的缺陷,但是随着经验的丰富和设备进步,这种概率会越来越低。虽然还是存在一些未来很难解决的原因,但这个比例会非常非常的低。


二是人为因素,比如医生本身做得不够规范。如果是因为这种情况,可以手术再修补。


三是因为患者本身的因素。这就需要做好宣教,以及对患者进行监督,做好随访。


目前对我们团队来说,患者本身的原因占绝大部分。因为胃不管做多小,底下口子做多细,只能管住粘稠的食物,水是管不住的,有患者喜欢喝糖水,依旧会发胖。再就是做完这个手术的病人是不让吃零食的,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患者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样情况下,患者只能够靠自己。医生能够做的就是在医院时帮助患者加强训练,让患者在极端的环境中把习惯养成以后再回去。按照手术本身来说,绝大部分都能长期维持。

点击预约挂号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zhoux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