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好医生
身心一体,心理问题往往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生理状态。“失眠”“焦虑”“情绪困扰”等等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提醒我们要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和自己相处。
接下来,小六就带大家认识成都棕南医院心理科的李含模主任~
李含模 主任医师
成都棕南医院心理科
李含模 主任医师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精神病鉴定法医师
四川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师分会会员
擅长
擅长对重型精神病、心身障碍、老年精神障碍、儿童心理障碍、物质依赖等疾病的诊治;青少年成长烦恼、情绪困扰等问题及成人心理行为障碍等咨询及治疗。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及治疗工作,是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辅导站特聘咨询师,曾接受心理动力学、存在人本主义、CBT、NLP、心理危机干预等培训
初次见到李含模主任,他身着白大褂,戴着圆框眼镜,眼神温和又专注,是大家口中温暖的、具有人文关怀和责任感的医生。面对我们诸多困惑,李主任很耐心也很专业地进行解答,让人如沐春风。
李含模主任的从医初心萌发于一次与医学的偶然相遇。在实践中,他感受到了助人的乐趣,一种由内而外的喜悦以及从灵魂深处传来的满足。李含模主任不无怀念地感叹到:”在助人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那种幸福和愉悦感是无与伦比的。从此,我就立下志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
高考后,李含模主任选择了“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走上了治病救人的道路。在校期间,李主任便怀揣着极大的热忱,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后,李含模主任顺利获得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病鉴定法医师资格证书,并进入三级医院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近20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在临床实践期间,李主任遇到了诸多疑难杂症,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多次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全面进修学习,在学习和交流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技能。
漫漫学医路,有苦也有甜,回顾起过往,李主任觉得最让自己骄傲的时刻还是病人痊愈的时刻。“曾经有位患者痊愈后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我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希望,那一刻我觉得,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当我们好奇地询问李主任“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的区别时,李主任耐心地向我们解释:“其实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差别挺大的,精神科医生更多使用医学方法,如用药来治疗病人。心理医生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心理咨询师,他们更多是使用谈话或行为学等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而非治病。”
作为精神科医生,大众往往认知模糊,对于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的认知也不到位。因此李主任遇到很多被误解的时刻。“例如不认为自己孩子患有心理疾病,认为是医生诊断错误。”面对病人的质疑,李主任也有些无奈,但依旧选择用耐心和沟通来劝服患者。“这时候其实就需要医生有耐心去和家长解释,让他们逐渐意识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
大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印象大多来自于影视剧中,形象以负面为主。但李主任告诉我们,其实精神疾病的患者大多数看起来与平常人没有差异,极端情绪的患者较为少见。“每种精神病的症状都不一样,哪怕是有部分情绪极端的患者,在得到妥善治疗后状态都能稳定下来。”“其实就是不要讳疾忌医,以至于心理问题积压起来,会在某一时刻爆发。”
从业二十余年来,李主任在医患沟通上有着自己的态度和坚守。面对患者,李主任认为医生不仅仅应该满足于治病,更需要有一种人文精神。由于病人往往都在心理上遭受折磨和痛苦,因此医生不应该仅仅是冰冷地治疗。李主任强调医学的温度和人文关怀。“医身、医病、医心”是医生需要兼顾的三个方面,身体和心灵同样重要。
因此,李主任格外重视和病人的沟通。在问诊时,他会对病人进行全方面关注,包括疾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多种方面进行了解,后续给予患者细致入微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将心比心,用理解、尊重来关爱患者。
李主任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很优秀的女律师,长期受到各种情绪困扰,最后被确诊为抑郁症。我们沟通后了解到,她每天加班到很晚,下班后往往失去对生活的兴趣,长期独身带来了诸多心理上的痛苦,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在深入了解后,发现她的问题由来已久,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强势的母亲以及在学校被孤立等案例导致她对于自己过度苛责,给予自己过多的精神压力,养成了强势偏执的性格,在工作上追求完美,却忽略了逐渐痛苦的心灵。”
在最后,李主任呼吁大众,“不要害怕就医,心理困扰其实很正常。心理上的疾病和生理上的疾病一样普遍,当自己无法排解时,可以选择寻求医生专业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心理诊疗的方式?
A: 自从近年来心理咨询渐渐被国人接纳后,人们主要采用的是电话、网络视频以及面询三种方式。电话咨询对于来访者而言好处在于保护隐私、费用便宜。不足之处,容易形成安慰剂效果,未能真正处理心理问题;网络面询主要是通过微信、QQ等网络工具,和咨客进行咨询。这一咨询方式,充满了不确定性,咨客也容易因为这种虚幻感而流失;面对面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面对面交流,从而产生的互动模式、幻想、情感张力都可以作为咨询的线索,面询包含了大量可以分析的元素。
目前心理诊疗有借助那些高新科技?如何辅助诊疗?
A:①利用网络或数字技术来进行情绪或行为的实时地检测、追踪和干预,比如通过语音的一个特征来预测患者的未来的情绪变化;
②聊天机器人。通过模拟人类对话来实现聊天目的的计算机程序。
③借助于虚拟现实VR技术来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建立符合患者幻听声音和形象的可视化虚拟化身,治疗师实时驱动化身与患者对话,依据患者现场反应,切换成治疗师身份,鼓励患者与化身对话。
未成年心理咨询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A: 1、给未成年人做心理咨询,是需要有监护人的,有些不能够自己做决定的,都是需要有监护人来行使知情同意做决策;
2、如果这个孩子可能有明显自杀行为,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突破保密协议,一定要告诉他的监护人;
3、要注意青少年一般都会很依赖心理咨询师,咨询师要做的更多是需要去完善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人格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心智的成熟,而不是让未成年过度的依赖;
4、在给未成年做咨询的时候,尽可能要争取到孩子父母、老师以及朋友的支持,咨询师要积极的去运用这些资源来帮助孩子修复及发展,依据实际的情况,给出实用的咨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