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儿一冷,你家阳台、厨房是不是也摆上了一缸缸腌酸菜、雪菜,挂起了腊肉、香肠?
早晨一碗热腾腾的白粥,配上点酸爽腌菜,或是蒸上一段腊肉、咸鱼,那滋味,真是“暖暖的,很贴心”。

但每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一些新闻让人心头一紧——比如一名浙江的刘先生,因为太爱吃腌制品,觉得下饭又方便,一天三顿都会来点,结果才40岁就查出了癌症晚期……

谈癌不必色变,有问题及时求助医生!
↓↓↓

有研究发现,和不吃的人相比,经常吃腌菜的人,得出血性中风(比如脑溢血)和食道癌的风险,要高出好几成!

高盐是高血压的“头号元凶”,紧接着就会伤及心脏和大脑。
这么咸的东西天天吃,胃黏膜哪受得了?
随之而来的也就会增加胃癌风险。肾脏也得拼命工作排盐,时间长了,肾功能也会受损。
所以,这腌菜吃多了,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看到这里,相信会有很多朋友可能觉得“这简直就是是危言耸听”,祖祖辈辈们都这么吃,也没见谁得癌啊?

这里存在一个关键的误区和时间差。
01
亚硝酸盐从何而来?
在蔬菜腌制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始后的第3天到第15天左右,细菌会大量繁殖,将蔬菜中天然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这个阶段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达到一个峰值。

02
亚硝酸盐如何致癌?
亚硝酸盐本身并不直接致癌,但它进入我们的胃里后,在胃酸和蛋白质(如鱼、肉中的氨基酸)作用下,会反应生成一种强致癌物——亚硝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已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列为“一级致癌物”,这意味着有充分证据证明它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长期、过量摄入,会显著增加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风险。

可能很多广东的朋友会觉得说,我又不爱吃腌菜,和我也就没关系了。
其实并不仅仅是腌菜,很多食物中都有亚硝酸盐的“痕迹”。
01
咸鱼、腊肉、香肠
这类加工肉制品同样是亚硝酸盐的“重灾区”。
为了防腐和保持鲜亮的红色,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因此,咸鱼同样被列为“一级致癌物”,而加工肉制品也被归为“令人类致癌”类别。

02
不新鲜的绿叶菜
冬天很多人喜欢囤菜,想不到吧,储存不当或腐烂的绿叶菜,其硝酸盐也会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同样危险。

当然除了注意食物,⚠️特别是这3类人,更要管住嘴
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人:那一口咸菜下去,血压可能“蹭”就上来了,太危险
老胃病患者:腌菜酸爽开胃,但也刺激胃酸,容易让老胃病复发或加重
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各功能都在下降,吃太咸会加重心脏、肾脏负担,还会影响钙的吸收,让骨质疏松来得更快

当然不是要大家“谈腌色变”,彻底告别这种传统风味。
关键在于“聪明地吃”和“控制量”。
01
首先是“腌”的学问
盐要放够,但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腌白菜,用白菜重量1%的盐就差不多了,既能防腐又不会过咸。
时间一定要等够。腌菜头1-2周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一定要耐住性子,等满20天以上再开坛,这时候就安全多了。

取菜讲卫生。取菜时用干净的筷子,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地拿,吃多少取多少,别把整缸都搅和了,容易坏。
02
其次是“吃”的讲究
在吃腌菜、腊肉时,可以有意识地搭配一些能阻断亚硝胺合成的食物。
比如,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像新鲜蔬菜(青椒、菜花、菠菜)、水果(鲜枣、猕猴桃、橙子)。维生素C能有效阻止亚硝胺的形成。
还有大蒜素和茶多酚也具有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所以饭后喝杯茶是个好习惯。

03
严格控制频率和用量
腌菜、咸鱼等只能作为“调剂品”,绝不能当成主菜天天吃。
如果这餐吃了腌菜,其他菜肴就要清淡少盐,注意控制全天总盐分摄入,以减轻身体负担。
04
彻底清洗和烹饪
吃之前用温水多次冲洗,或者进行水煮、蒸制,可以有效去除一部分亚硝酸盐和盐分。

对于一些喜欢的人来说,“冬天一口腌菜都不吃”不现实,但“把腌菜当主菜天天吃”也绝对是高风险行为。
癌症的发生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今天多吃一口,明天多吃一筷,日积月累,身体内的“致癌隐患”就会不断叠加。
简单总结一下:腌菜腊肉香,但只能“浅尝辄止”,千万别“爱不释口”。
谈癌不必色变,有问题及时求助医生!
↓↓↓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