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甜蜜的负担”——糖尿病。
别以为它离你很远,说不定它布置的那些致命陷阱,正被你误认为是“命好”的剧本,在心里偷着乐呢!

内分泌有问题?担心糖尿病?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
↓↓↓



科学小讲堂: 小美这哪是“命好”,分明是身体在“闹饥荒”!
正常情况下,血糖是我们身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糖友们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缺乏,即使血糖水平很高,身体也不能充分利用。所以胰岛素会分解其他物质如蛋白质和脂肪,尤其是脂肪,久而久之,体重就会下降。
虽然表面上听着不错——能吃、会瘦,实际上,这是糖尿病病情严重的“警报”。


科学小讲堂:这可不是什么养生,这是身体在自救!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效率下降,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葡萄糖便从尿中排出体外,这就导致小便增加并且水分流失增多,所以有些患者会频繁出现口渴的症状。一直口渴,可不得“吨吨吨”地喝水嘛!
注意!以上是属于“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分为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最常见,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5%。
如果糖尿病只是血糖高点,那还真不算太可怕。它的真正凶残之处,在于那一系列并发症, 不仅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还会一点一点蚕食你的身体。

眼睛的“隐形杀手”——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会悄无声息地侵蚀你眼底的微小血管,就像锈蚀水管一样,导致血管破裂、渗出。初期可能只是视物模糊,后期可能导致失明。糖尿病是目前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脑血管的“定时炸弹”——大血管病变:
糖分泡着的血液,对血管内皮的伤害是持续性的。这大大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变窄、变脆。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成倍增加。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约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
肾脏的“沉默破坏者”——糖尿病肾病:
肾脏是辛勤的“滤网”,长期高血糖会让这个滤网硬化、穿孔,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走向尿毒症,需要终身透析。
脚的“无情判决”——糖尿病足: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让你脚底跟踩着棉花似的,感觉迟钝(神经病变);同时影响下肢血液供应(血管病变)。一个小伤口、一个水泡,都可能因为不易察觉和难以愈合,演变成严重感染、溃烂,最终面临截肢的悲剧。
糖尿病就像一个邪恶的BOSS,它自己不直接动手,却派出一群名叫“并发症”的小弟,对你的身体进行“群殴”,残暴又血腥。

一旦患上糖尿病,意味着最基本的饮食自由都会被剥夺。
多吃一口米饭,血糖飙升;少吃半碗,又馋得不行。视力模糊时,眼前的饭菜只剩下一团模糊的色块。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都怪当初太放纵。
1、吃晚饭时间太晚:你的胰腺想下班,你却用宵夜让它“强制加班”。睡前吃太多,身体来不及代谢,会导致夜间血糖持续偏高。
预防建议:早点吃晚饭,让自己在睡前4小时内不吃东西。
2、日常吃红肉太多:猪牛羊肉等红肉,特别是加工肉类(香肠、培根),摄入过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预防建议: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日常饮食应该尽量选择瘦肉,比如里脊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比如五花肉和肥牛。加工肉尽量不要长期吃。

3、经常爱喝甜饮料:这可是“液态糖弹”,一瓶下肚,血糖瞬间坐火箭,对胰腺是极大的考验。
预防建议:没事多喝白开水,省钱又省心。切记不要把饮料当成水来解渴。
4、日常有饮酒习惯:啤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麦芽糖构成,其血糖生成指数与葡萄糖相当。啤酒作为一种无需咀嚼的液体食物,其消化吸收率极高,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预防建议:不管是啤酒、白酒、红酒都不建议喝。

5、经常开夜灯睡觉:光线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预防建议:睡前关灯,可以装厚实的窗帘挡住光线,以便拥有好睡眠。
6、经常性睡眠不足:长期缺觉会扰乱内分泌,让皮质醇等升糖激素活跃,间接推高血糖。
预防建议:每天睡眠时间至少保证7小时。
7、久坐不动:运动是消耗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不二法门”,缺乏运动等于放弃了最有效的控糖武器之一。
预防建议: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每周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等)

从今天起,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揪出那些潜伏的“帮凶”,别等到并发症“兵临城下”时才追悔莫及。健康,才是真正值得你炫耀的“好命”!
内分泌有问题?担心糖尿病?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
↓↓↓

审稿专家

审稿专家

Tips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