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第一次男朋友太快,正常吗?低于这个时间,才算早泄!

第一次男朋友太快,正常吗?低于这个时间,才算早泄!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5-11-03 14:53:24 4
前段时间关于男生持久度的科普文,炸出了很多对性生活有困惑的男女。 刚好前几天10月28日是 男性健康日 ,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男人的另一个难言之隐:早泄。 难言之隐别硬扛 专业

banner.gif

 

前段时间关于男生持久度的科普文,“炸”出了很多对性生活有困惑的男女。

 

刚好前几天10月28日是男性健康日,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男人的另一个难言之隐:早泄。

 

难言之隐别硬扛

专业医生来帮忙

↓↓↓

 

 

 

 

 

 

初尝禁果的朋友们,还记得第一次吗?

 

为爱鼓掌就要进入正题的时候,男生很容易就射了。

 

 

其实,男生第一次特别快就射精,是很常见的。

 

因为以前没有过性生活,男生龟头是比较敏感的,受到一点刺激就会引起强烈的交感神经兴奋。

 

加上初次体验缺乏性知识、经验、技巧,心理上也容易产生紧张、激动、兴奋的情绪。

 

 

一开始兴奋值就飞速上涨,事前的基础兴奋度已经有了六七成,再加上身体和丁丁本就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自然就早早“缴械投降”了。

 

所以,不能用“第一次”的表现来判断男生是否早泄,这对男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接下来再进行生命大和谐应该就得心应手了。但是有的男生却当起了“快男”,于是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太行。

 

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咱们得先了解到底什么是早泄

 

医学上定义,男性的阴茎进入阴道,直至射精的时间短于1分钟,总是或几乎不能控制时间,延迟射精;而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如苦恼、忧虑、挫折感、逃避性生活等,这种情况才算是早泄。

 

如果真的时间过短,怀疑自己早泄,也要分清楚早泄的类型。

 

 

从第一次有性生活开始,男生几乎每次都会在1分钟内射精。不管和谁啪啪啪,使用什么道具,都一样。

 

 

这可能是因为大脑中负责控制射精的“指挥部”(特别是5-羟色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天生有些敏感或活跃,导致射精“刹车”系统不太灵光。

 

如果龟头敏感度过高,导致生殖器神经兴奋性过高,轻微的刺激就能引发强烈反应,早泄也就无可避免。

 

要注意的事,早泄还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

 

 

男生曾拥有过正常的射精控制能力,之后因为某些原因才出现早泄,这种情况属于继发性早泄。

 

心理因素是最常见的症结之一。像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夫妻关系不和、对性表现出焦虑或紧张情绪等可能是早泄诱因。

 

这些情况也可能会给男生留下心理阴影而引起早泄:如性生活经常被突然中断、没有合适的约会地点,担心性行为被人发现等。

 

 

若是男生本身患有疾病,如精囊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炎性疾病,在炎症刺激下,男生生殖器会变得更敏感,诱发早泄。

 

患有甲亢、糖尿病时,也可能带来神经传导系统紊乱而导致早泄。

 

此外,长期酗酒、吸烟、过度手淫等不良生活习惯,或是服用了某种药物而带来副作用,也会是早泄的诱因。

 

 

 

 

 

患有早泄的朋友可能会焦虑很多,比如影响备孕。在这和大家强调一点:早泄并不会影响精子质量,也不会引起男性不育。

 

一般来说,睾丸病变、泌尿系统感染等一些特定疾病才会影响精子的质量,从而影响生育功能。

 

真正有影响的是身心健康和双方感情,男生因为早泄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形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越担心表现不好,就越容易早泄,陷入“表现焦虑”的恶性循环。

 

而且还可能导致伴侣的性满足感缺失,引发抱怨、误解和矛盾,久而久之,会侵蚀亲密关系的基石,造成感情疏远。

 

 

不过病急不能乱投医,千万别想着用延时的喷雾或套套,因为这些产品采用的是局部麻醉的原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丁丁麻木,甚至产生其它问题。

 

如果怀疑自己早泄,不要害羞,不要顾虑,勇敢求医!在医生眼里,早泄和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可以治疗的疾病。首选就诊科室是男科或泌尿外科,让医生诊治,找回信心。

 

难言之隐别硬扛

专业医生来帮忙

↓↓↓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注意性技巧学习,避免不良习惯、定期进行检查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泄发生的概率。

 

 

总之,别把偶尔的“快闪”当成人生绝症。无论是初次经历的短暂,还是日后遇到的困扰,我们都应学会正视它,而非逃避和羞愧。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1242_310.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