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紧急!别再用错“掐人中”了,可能会要人命!

紧急!别再用错“掐人中”了,可能会要人命!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5-02-12 14:13:33 0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banner.gif

 

人难免在生活中晕倒,于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掐人中

 

中暑了按地上掐一掐

溺水了捞上来掐一掐

高原缺氧就地掐一掐

低血糖了赶紧掐一掐

 

不得不说,此秘术在我国是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难道掐人中真的这么万能有用吗?到底是哪里发挥的奇效?

 

学会急救,防患于未然

如有疑惑可点击下方卡片咨询医生

↓↓

心理科_卡片02 (2).png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人中的具体位置。

 

人中穴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和下三分之二交界处,属于人体穴位之一。

 

 

这个地方是神经、血管分布较丰富的区域,主要分布着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分支。

 

而且掐人中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主要是在按压人中的过程中,会对人产生一种疼痛感,从而刺激神经,让人苏醒。

 

简言之就是开窍醒脑、疼痛刺激

 

但是这种疼痛的“魔法”只对神经、精神性的短暂意识丧失有用,比如紧张、情绪波动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事实上,掐人中能掐醒的情况,即使不掐人中,大多自己就能醒;

 

而掐不醒的,任你360度旋风冲锋龙卷掐,也没用。

 

综上,在医学急救中,掐人中只是起到了一个疼痛刺激的作用,对患者的意识有判断价值,所以没有救治价值!

 

 

 

 

 

接下来,咱们来讲讲那些“掐了也没用”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摊上大事。

 

现代医学对掐人中这事还是持谨慎态度。

 

 

一旦人晕倒,在仰面倒地的时候,大多气道是开放的,不会导致窒息。

 

而咱普通人按压人中穴时,找穴位基本是凭感觉,如果手法不对,反而会导致气道关闭

 

这不就是歌词里唱的——

 

 

意识丧失者在短暂意识丧失时可能产生呕吐,掐人中可能会造成呕吐物无法排出,导致人窒息。

 

另外有些疾病引起的晕倒,这个时候再去掐人中,是真要命!

 

待我给大家列举一二:

 

▶供血不足导致的意识丧失

 

尤其女性朋友,常常会出现低血糖和供血不足而引发晕倒昏迷,这种意识丧失是暂时性的,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掐人中并不能体现其功效,更不存在因果关系。

 

 

▶癫痫发作时造成的意识丧失

 

癫痫一旦发作就无法阻止,直至神经元停止异常放电。

 

因此掐人中不仅无法终止抽搐,还有可能带来额外的伤害。

 

 

心脏骤停造成的意识丧失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意识丧失,掐人中根本没用。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赶紧恢复其心脏运转和脉搏跳动。

 

▶脑出血、脑梗造成的意识丧失

 

这种情况也很严重,需要立刻送到医院就诊,掐人中只会耽误抢救时期,一点作用也没用。

 

 

 

 

突然晕倒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多学一点急救知识,多拯救一个生命。

 

首先检查晕倒的人是否有呼吸、脉搏:

 

▶如果有呼吸、脉搏,使其平躺并松解腰带、紧身衣物,尽可能抬高双下肢,1分钟后还没有苏醒的话,应及时拨打120。

 

▶如果出现心脏骤停、没有呼吸、深度昏迷、休克等严重的情况,立刻拨打120,同时要把握好“黄金四分钟”直至救护车到来。

 

 

此时最主要的急救方式是心肺复苏,越早实施,效果越好。

 

①胸外按压:

 

将人置于现场环境安全的平地或木板上,使其平卧于硬、平的表面,松解衣领。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②开放气道:

 

确保口腔内无分泌物、无假牙。

 

若有分泌物,则将其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物,用抬头仰颌法使气道开放。

 

③人工呼吸:

 

捏紧晕倒者的鼻子,嘴对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至少1秒,连续通气2次,见胸廓隆起后松开鼻子,让其自行呼气。

* 请注意,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操作

 

 

另外,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标准,则是观察人是否有自主胸廓起伏或闻及呼吸音,同时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相比掐人中,挽救生命的关键技能还得心肺复苏。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可以为昏迷者争取宝贵的时间,提高生存率。

 

学会急救,防患于未然

如有疑惑可点击下方卡片咨询医生

↓↓

心理科_卡片02 (2).png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1242_310.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