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疾病?有些话不得不说!(早知早避雷)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疾病?有些话不得不说!(早知早避雷)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4-11-11 15:01:56 1
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每年定期体检,定期检查可以发现异常指标,尽早干预,延缓并发症进展。

banner.gif

 

一提起糖尿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就是糖吃多了?如果你还有这种想法,那么你还是对糖尿病不够了解。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想想我们常说糖尿病是甜蜜的负担,于是不少人一确诊了糖尿病,就开始这不吃,那不吃.....这日子该过得多寡淡!

 

为了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消除积攒已久的误解,今天就来聊聊糖尿病,一起来涨知识吧!

 

今日主推好医生

 

 

 

 

要知道,正常人的血糖能保持在一定水平,是因为人体内有一套调节血糖浓度的机制。

 

这套机制以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为辅来共同完成。

 

激素调节主要是靠胰岛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

 

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充当起快递小哥的职责,把糖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细胞,从而使血糖得到控制。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另一类激素的释放,让血糖回升到正常水平。

 

没错,在这整个过程中,胰岛素是个关键角色。一旦它遇到点麻烦,确实会引发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患者体内免疫系统攻击胰腺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没法满足糖代谢的需求。

 

相当于快递小哥人手不足,快递送不出去,进而引发高血糖。

 

 

 

Ⅱ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这种是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发生了传说中的“胰岛素抵抗”。

 

可以理解成快递小哥还是兢兢业业地在送快递,可是靶细胞们的吃糖能力下降,导致胰岛素却被拒之门外,快递送不出去。

 

无处安放的血糖只能在血液里到处游荡,血糖蹭蹭上涨。

 

 

分析下来可以发现——

 

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血糖代谢出问题了,工具人「胰岛素」出问题了。

 

所以糖尿病与吃糖没有必然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吃糖不是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原因。

 

但糖吃多,总归也不是啥好事,最好改掉。

 

 

 

 

 

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病因很多,以下这些引发因素相对来说占得比重更大。

 

 

遗传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因为Ⅰ型糖尿病的确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先天性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的情况。

 

有研究显示:

 

父母有糖尿病史,其子女Ⅰ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

兄弟姐妹间Ⅰ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发病率为6%-11%;

同卵双生子Ⅰ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达到50%。

 

 

 

肥胖是万症之源,不是说说而已!

 

肥胖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有数据显示约有60-80%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为肥胖者。

 

肥胖的人群有大量的脂肪堆积,阻碍新陈代谢的进行,容易引起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

 

这也是Ⅰ型糖尿病的发作原因之一,如果你还不到30岁就开始发胖,可得注意预防糖尿病。

 

 

所以你说,吃糖多了有没有坏处呢?肯定有的!

 

如果大量摄入糖分,远远超过身体所需要的,那么糖就会转变为脂肪,你就会变胖,各种问题也就来了。

 

 

长期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受损,也能引起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则过于谨慎导致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少吃点血糖就不会升高了,不吃血糖就降了,于是这不吃、那也不吃......

 

饥饿疗法降糖可使不得!

 

 

糖尿病要重视,特别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症状加重的人群。

 

症状越明显,代表代谢紊乱越严重,及时就医很关键。

 

戳下图 即可挂号

↓↓↓

 

 

 

 

 

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首先关于吃的方面:

 

食物要丰富,能量平衡,控制血糖;营养素取长补短,保障营养充足。

 

大体上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的饮食差不多,需要控制以下几点↓

 

  • 三餐主食要定量

     

碳水化合物总量一般建议控制在全天摄入总量的45-60%。

 

适当加全谷类、杂豆类主食,少吃粥、汤面、馒头等主食。

 

 

  • 餐餐有蔬菜,水果要限量

 

每天的蔬菜摄入量至少要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水果200g,最好在两餐中间吃,选择苹果、柚子等升糖指数低的水果。

 

 

  • 常吃白肉类食物

 

常吃鱼、禽,适量鸡蛋(每天可以一个),这些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减少肥肉的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

 

  •  控制油、盐的使用量

 

烹饪油控制在每天一节拇指的量就好,盐则一天不超过5g(可以用上限盐勺)

 

 

▶其次要积极动起来,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

 

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将日常活动和运动融入生活计划中,不过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最后再叮嘱一句:

 

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每年定期体检,定期检查可以发现异常指标,尽早干预,延缓并发症进展。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1242_310.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