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这个事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天了,怎么还是有那么多医生和网友频频质疑呀,既然如此,那就好好讨论一下这件事。
8月7日,四川农业大学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从75名逆袭到专业第6!她双跨保研到川大华西!》的文章,内容表示该校一名园艺专业的本科生保研至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小儿外科,其必修加权成绩由大一时的专业75名进步到如今的第6名,以GPA 4.09跨保至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小儿外科,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省级银奖,因此获得保研名额,并成功保研至川大。
该事迹原本为学校风云人物的正面宣传报道,没想到一经发布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医生和网民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跨专业怎么能跨得如此离谱,其中必有猫腻。
本来,这起事件的讨论仅限于微信公众平台,8月10号以后,今日头条、抖音、知乎、小红书的一些网友也开始对此进行了讨论,凭借着抖音庞大的网民数量,该事件被推上热搜,后续多家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从四川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保研至四川大学小儿外科,很多网友不能理解,质疑声纷至沓来。
广东一名网友表示:“她不是临床专业,学制更是只有4年,凭什么能跨专业保研至川大的外科学硕士?国家强制规定,本科非临床专业的不能跨考临床,更别说保研了,如果现在四年制本科都能跨考临床,以后也能规培、考执医的话,那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生非常不公平,临床五年制多花时间和金钱,却殊途同归,那图什么呢!如果这样,临床就应该改成四年制,我家正好有读临床大三的女儿,我会持续关注这个事,直到给个说法!”
在今日头条,某知名医学博主更是发文提出了强力的质疑,他表示:“这种保研简直震碎了我们医学人的三观。大家都知道,医学生五年的本科生涯学的东西最多、最扎实,也最全面,这是整个医学生涯打好基础的最关键的五年,甚至可以说,治病救人的初心和技能也是在本科培养阶段开始踏上征程的。”
“在中国,本科五年的医学生涯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是绝对不会有系统的医学训练和成体系的医学知识储备,你说让她保研去华西的基础医学院搞一些生物学、病原学、公卫、生物化学之类的,还能理解,但是如果让她去搞临床的外科学,那简直就是瞎扯淡。这是在拿她以后接触患者的生命当儿戏,这太有悖于医学的初衷和伦理了。希望川大出来好好解释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给公众一个答复,给网民一个答复,操作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原则和底线。”
随着此事热度进一步提升,8月12日下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进行了回复:经了解,这名学生跨专业保研程序合规,属于学术学位保研,不能从事医生行业。
川大一名工作人员还表示:“外科学有很多亚专业,李同学属于小儿外科方向,今年只有她一人报名。该专业基本只能做科研,历年来都属于比较弱势的学科。”
经查询,四川大学2024年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硕士学术学位共招收20人,其中包括骨科、小儿外科、烧伤整形等8个方向。
对于跨专业保研,其实李同学自己也比较震惊,她曾说过:“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从园艺到医学,感觉跨度实在太大了,我真的可以吗?但在与同学交流和跟随老师到实验室参观后,我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前辈,也了解到实验室现在主要是针对一些先天性疾病进行科研探究,综合考虑之下我决定勇敢地跨出这一步。”
尽管以后不能当医生,只能从事临床科研,但部分网友还是认为从一个与植物打交道的专业,跨到一个与人体打交道的临床专业,这名同学以后还要研究儿童遗传病,以她的基础知识,真的能胜任这项工作吗?她到底是以什么途径保研到川大临床的?
对于“是以什么途径保研到川大临床的”这个问题,在四川农业大学评论区,有一条这样的置顶评论:这个我还真知道一些。现在鼓励交叉学科,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有一个2023年的先导计划,是专门欢迎非医学生背景的推免生报考的,这个学姐应该就是通过先导计划上岸的吧。
通过置顶评论可知,李同学跨专业保研从园艺到小儿外科,疑似是通过“先导计划”推免的。
根据川大官网2023年9月22日发布的信息,“创新2035”先导计划,即“物质结构透明计划、未来医学港湾计划、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计划、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计划”五大计划为依托,以“医学+”“信息+”为重点,通过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和学科交叉导师团队,跨学科门类交叉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例如,在含“医学+”的未来医学港湾计划招生目录中,与基础医学相关的部分课题就注明了仅针对非医学专业招生;华西医院研究生推免政策中也表示,欢迎非医学背景推免生报考我院2035先导计划。
所以,李同学从园艺跨专业保研到四川大学小儿外科学硕,应该是没问题的。
事实上,在此事件发酵之后,面对质疑和争论,当事人李同学也在小红书上吐露了心声,她诚恳地表示:“我考不了执医的喔,因为必须要本科是临床的,而且我也不喜欢当医生,可能后面会一直读博吧。然后,我本科园艺涉及生物实验,是做分子育种的,掌握部分分子实验,我导师也是看到这个才敢冒险收我的啦。再就是,我没有走关系,我是堂堂正正地取得我本科院校的保研资格以及川大的拟录取资格的,我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工人,也没怎么读过书,根本谈不上攀关系。”
官方进行了回复,当事人也诚恳地吐露了心声,可还是有一些较真的网友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8月15日,安徽一名网友表示:“现在说自己不想当医生,难保以后会有当医生的想法,毕竟医生是很挣钱的,敲敲打打都是钱。据我所知,临床学硕只要毕业后愿意规培三年,就能当医生,她以后要是规培了,当了医生该咋办?我绝不能忍受非五年临床本科以后当医生的!协和的那个4+4学制毕业后就能考执医,当然我也很讨厌协和、上交那种招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李同学读了川大的小儿外科学硕,毕业后她到底能不能规培、考执医?
可以肯定地说,李同学未来只能从事临床科研,不能当医生。根据《医师法》的规定,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当有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或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学位,而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在招生时不允许跨考。
所以,先不管能不能规培,由于不能考执医证,李同学以后肯定是不能当医生的。
至于规培,那名安徽网友提及,临床学硕只要愿意规培三年,就能当医生,李同学恰好也是临床学硕,害怕以后她也能规培。那么笔者就要问了,为什么临床学硕毕业后能参加临床规培?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本科时学的专业就是五年制临床医学。如果本科专业不是临床医学,不管硕士学的是啥,都是不能报考临床规培的,临床专硕毕业后之所以不用规培,那是因为读研期间就是规培,四证合一。
不过,凡事都有特例,目前,本科非临床报考部分医学院校的4+4,毕业后也能考执医、当医生。
每年,协和、上交等名校都会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在该试点班,招收的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协和接受 4 年医学教育,学生的毕业学位授予条件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相同,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被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
对于这样的非临床本科毕业生以后能不能当医生,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型八年制医学教育办公室主任在答记者问时说道:“试点班和目前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一样,毕业后达到要求者可获得医学博士(M.D.)学位,可以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并进入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或申请临床博士后培养计划。”
但是很明显,李同学的情况并不属于这种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