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咕咕叫”可能不是饿! 警惕这几种情况,尤其是第3种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4-07-29 11:45:33
4
肚子咕咕叫,在医学上被称为“肠鸣音”,顾名思义就是肠子发出的声音。

只是在一些场合,肚子“咕噜噜”地响,那可真是让人太!尴!尬!了!
没错,肚子饿了会叫,这很正常;但若不饿也咕咕叫,有可能身体在报警。
肚子咕咕叫,在医学上被称为“肠鸣音”,顾名思义就是肠子发出的声音。
我们的肠道里面不光有食物和液体,还有咽下去的空气、肠道里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
当肠管蠕动,肠道内的气体、液体和半消化的食物会混合在一起,动来动去,就会出现“咕噜噜……咕噜噜……”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4-5次,但声音一般比较低弱、平缓,所以得借助听诊器或者在安静的环境下,贴近肚皮才能听到。
这是因为饥饿时胃收缩增强,但此时肠道里食物少、空气多,剧烈的收缩就把更多的空气挤入肠道,咕咕声变得更响了。
但是咕咕声不会持续很久,一般半小时左右。毕竟胃习惯了空空的状态,就不再分泌胃酸,也不再费劲收缩。
所以,你大部分时间听到的“咕咕叫”只是想告诉你“饿了”,这是正常的人体反应,除了可能会让人尴尬也没啥危害。
至于有些人不管饭前饭后,饱了饿了都会叫,又是怎么回事呢?
夏天长时间待在特别凉快的环境里,肚子也会容易咕咕叫。
这是因为吸入过多的凉气,再加上肠胃受冷刺激后引起肠蠕动加快的后果。
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是身体没法消化的食物,肠道的微生物分解会产生过量的气体,肚子也会叫得特别响。
①比如吃了红薯、芋头、土豆等高淀粉食物,肠道的微生物分解会产生过量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肚子就会叫得比较大声。
②还有乳糖不耐受,这类人在喝了有乳糖的奶制品后,无法被身体分解的乳糖进入肠道会引起肠道分泌增加,刺激肠蠕动加快。
乳糖本身也会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就会咕噜个没完。
肠鸣音次数变多(每分钟6-10次),响声加大,而且能感受到肚子里的肠子在蠕动,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急性胃肠炎等胃肠问题引起的咕咕叫。
急性腹膜炎会导致肠鸣音的减弱、甚至消失,主要是肠道蠕动变慢所导致的。
腹膜炎发作时,会伴随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的症状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炎症反应的加重,身体还会逐渐发热,出现恶心、呕吐。
肠鸣次数明显增多(每分钟15次以上),而且叫声特别响亮,随着肠鸣的频率越来越快,甚至呈叮当声,这种情况多见于肠阻梗。
急慢性肠梗阻容易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法排便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肠道痉挛、麻痹、缺血甚至坏死。
若是肠鸣音伴有腹痛、腹胀、排便异常,而且症状持续或反复发生,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做个肠胃镜以排除肠息肉、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全国名医挂号直通车
戳下图 即可挂号
↓↓↓

如果感觉自己的症状挺像以上所说的疾病引起的,第一要紧事是到医院查明病因,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
其实也无需去刻意干预,若想减少尴尬、社死场面的发生,可以试试这几招↓
老祖宗常说“食不言、寝不语”,是有道理的。吃饭太快或者边吃边说,也会“吃”下大量的空气,增加肠鸣次数。
前面提到了红薯、土豆、豆制品等高淀粉食物,吃多了产气也多,可以考虑少吃点;碳酸饮料也少喝。
如果乳糖不耐受尽量避免饮用奶及奶制品。日常生活可以多饮用酸奶。酸奶中含有益生菌、双歧杆菌等菌群,避免肠道菌群发酵产气,从而改善肠鸣。
这种习惯容易导致消化系统当中的水分增多,致使过多的水分与食物相混合,在胃部搅拌研磨食物时,就可能出现肚子一直咕噜咕噜响的声音。
在长时间吹空调或风扇时,要注意腹部保暖,注意增减衣物,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褥,以免肠胃受凉。
如果你有更多关于肠鸣音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共同守护肠胃健康~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
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