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天天一杯奶茶吗?
小编的奶茶搭子曾隔三差五组奶茶局,朋友间都流传着她的座右铭:喝奶茶一时爽,一直喝奶茶一直爽。
然而最近她开始偃旗息鼓。问了才知道,原来是被热搜上的研究吓坏了。
#每天喝含糖饮料的女士更易得肝癌#
具体是什么情况?每天喝奶茶真的会风险增加肝癌风险吗?0糖饮料呢?
说到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这些危害想必大家也或多或少地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
“
肥胖。当糖分摄入过多超过身体所需,多余的糖分会转化成脂肪,变得肥胖;
脱发。有研究表明,含糖饮料超过1天1瓶,脱发风险增加2.36倍;
骨质疏松和代谢紊乱也是摄入含糖饮料过量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
而近期的一项新研究登上微博热门,竟发现了含糖饮料摄入量和女性慢性肝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混迹在互联网的小伙伴们看到后,抖落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害怕极了:
“难道我爱喝含糖饮料,会造成慢性肝病吗?”
其实,热搜素材源自于一篇论文。
刊登自顶级医学期刊JAMA!出自哈佛大学团队!严谨和权威度拉满!
它调查了近10万名绝经妇女超20年的数据后发现,与每月喝含糖饮料少于3杯的妇女相比,每天至少喝至少1杯的妇女得肝癌的风险增加85%,因慢性病死亡的风险增加68%。
研究只能得出相关性的结论,不能武断为二者有因果关系。
但我们仍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每天一杯含糖饮料,可能意味着得更高的肝癌或慢性肝病的风险。
这里多次提到的含糖饮料,包括普通软饮和水果饮料,不含果汁。
那么我们常喝的奶茶属于含糖饮料吗?
当然!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含糖饮料是指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糖,含糖量在5%以上(≥5g/100g)的饮料。
常见的含糖饮料比如软饮料、果汁、运动饮料、加糖的咖啡和茶、奶茶等。
都说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喝两杯。
眼看奶茶向着八宝粥进化 ↓
联名层出不穷,小王子IP能合作,原神游戏能合作,好家伙茅台都能加进奶茶,一滴一滴卖了(不是)。
可见,奶茶也算是食物界的流量idol了!
都知道喝多了奶茶,有变成骨质疏松的秃头小胖风险,为啥很多人仍然割舍不下?
——糖分给人的诱惑力太大了,有人借此慰藉无聊痛苦的生活。
其实对于人来说,很多欲望的满足都有难度、有门槛,口腹之欲反而是最容易满足的了。
车难购房难买,但饮料还能轻易哐哐炫!
而从生物医学的角度,不得不提到它——多巴胺!
含糖饮料中的糖分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味蕾,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甜味分析后产生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通过血管流至全身,让人产生一种亢奋的状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巴胺式快乐。
与内酚酞式缓慢增长但持久的快乐相比,多巴胺式快乐是一种相对短暂的快乐,峰值高,但会迅速跌落。甜食、喝酒、抽烟、短跑带来的快感多源自于多巴胺。
以喝奶茶为例,持续受到同样的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会逐渐减少,身体为了持续拥有快感,会不断发出信号,让你持续摄入糖分。
另外,人体血糖水平较高的时候,也更容易感到愉快。
血糖低的时候,烦躁、易怒、情绪低落都可能找上门来。而喝一杯甜度满分的奶茶,等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快速升高血糖,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朋克养生的年轻人们:
吃炸鸡不忘点红茶;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
让100篇低卡零食笔记在收藏夹吃灰。
平常点奶茶,为了自我欺骗,能选0糖的必选0糖,没有0糖的会在五分和三分糖里纠结。
看到食品有代糖字样也会更心动一些!
所以,0糖/代糖是智商税吗?
先来区分三个概念!
本篇文章开篇所提到的研究还发现,人工甜味剂饮料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和慢性肝病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然而,不是说0糖/代糖 饮料就可以无限量畅饮了!
首先呢,0糖/代糖 可能无助于我们期待的减肥。
有研究发现,添加在无糖可乐中的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对减肥没有任何效果。
另外,人工甜味剂摄入量高,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那么究竟如何选饮料?如何控制糖分的摄入?有什么注意事项?
看配料表
配料表的顺序大有门道!
排序最前的成分含量最多。
如果配料第一名是水,紧接着是白砂糖,糖分超标没谁了!
蔗糖、果葡糖浆、安赛蜜都是饮料甜味剂,优先选择不添加或者少添加的。
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里的含糖量也可以作为参照。
在比较时,尽量选择含糖量少的。尤其是是含糖量在5g/100mL以内的。
关注营养成分表上的碳水化合物那栏,饮料的含糖量通常可以等价碳水化合物含量。
可参考新加坡饮料分级
新加坡的饮料分级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新加坡按照含糖量和饱和脂肪的含量,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等级,方便大家控制糖分摄入,做出选择。
A级含糖量、饱和脂肪含量最低,最推荐。D级含糖量、饱和脂肪含量最高,最不推荐。
A级、B级饮料是好的选择,C级、D级饮料则应限制摄入。
大部分奶茶、汽水都被归为C、D级,少喝为妙!而茶类和电解质水标记为A、B级,可适量饮用。
奶茶虽美妙,不可无限量供应!把实现奶茶自由的小目标,改成实现水果自由,也不错~
▍图片来源:healthhub;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