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中,除了高温酷暑,让人头疼的还有食物的保鲜。温度一高,剩饭剩菜、食材就很容易变质。
误食的朋友难免来个“不适三连”:上吐、下泻、看医生,更有甚者因为严重的食物中毒丢掉性命。?
6月11日,台北市信义区的的一个茶室就出现了食物中毒的事故,导致6人死亡。
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后,发现是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搞的鬼,且相同原因致人中毒死亡的案例,再今年已有多例。
那么米酵菌酸到底是啥?为什么杀伤力这么强?有没有办法预防呢?
今日主推好医生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要深扒米酵菌酸,还得从一个叫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说起。
椰毒假单胞菌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遇上潮湿温热的环境后,食物就成了它舒舒服服的“百万平米大床”。
此时椰毒假单胞菌开始蹬鼻子上脸,大量产生米酵菌酸。人体食用了这些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便会出现中毒症状。
这些食材就很容易被盯上:
①谷类发酵品:面条、米粉……
②鲜木耳、鲜银耳
③薯类制品
米酵菌酸最让人讨厌的,就是它“十层楼高”的强毒性,以及攻击人体重要器官的习惯,且造成的损害不可逆转!
目前并没有针对米酵菌酸的特效解药,想来这也是“造就”它死亡率40%以上的一大因素。
那么用高温煮沸、彻底加热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是不是就安全了?
NO!米酵菌酸极其耐高温,即使是高温蒸煮也难以破坏它的毒性,切不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食(可能)已经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
米酵菌酸中毒发作前一般有有30分钟-12小时的潜伏期来“掩人耳目”,可一旦发病,病情会非常急且险!
•轻度中毒
表现为恶心、上腹部不舒服、呕吐、轻微腹泻、全身无力。
•重度中毒
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出现了上述不适症状后,一定要立即就医!
保险起见,一同进食但没发病的亲朋好友也要去医院,最好可以带上剩余的食物给医生判断病因。
若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有所怀疑,建议自行催吐,并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排查,同样带着保存好的剩余食物,方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米酵菌酸发病又急又凶险,发现异样后立马就医最为保险,但话说回来,即使中毒后幸免于“噶”,但对身体各个器官来说太遭罪。
因此小编更希望大家可以做好预防,不给凶险的食物中毒任何可乘之机!
①注意资质和生产日期
②留意手感、外观、气味
非正规渠道下购买的食物,其安全性、新鲜程度无法得到保证。
在正规商超购买时,也要留意生产日期、外观、手感以及气味,尽可能地选择足够新鲜的食材。如有霉点、异味,则不建议购买。
①木耳不要浸泡超过8小时!
②食物闻/尝起来发酸不要继续用/吃!
食物中毒发作起来很是凶险,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都说广东夏天的风都像空调外机,食物未做好保鲜很容易变质!因此建议朋友们:
尽量不一次性囤大量食材
不一次做吃不完的分量
这个夏天,大家都要多多注意食品安全,别还没被烧烤配冰啤酒冰西瓜整到“蹿稀”,就被变质食物“放倒”。
如果平时肚子经常有些不舒服,或者正好有肠胃、消化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可以预约小编整理的深圳名医!
点击图片,预约名医
↓↓↓
祝大家都可以健健康康,享受夏日的美食(开空调版)~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