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全国儿科医生数量增至20.58万人,“儿科荒”正在破题

全国儿科医生数量增至20.58万人,“儿科荒”正在破题

转载 来源 : 华医网 2024-06-18 10:24:02 4
数量虽上去了,但‘待遇荒’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导 

 

据国家卫健委5月31日公布的数据,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0.58万人,相较于2015年的11万余人,数量增长了74.4%,儿科医生“荒”正在破题。

5月31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促进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状况。”

图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目前,全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了2.7张,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增加到20.58万人,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74.4%。

 

而就在差不多十年前的时候,全国的儿科医生数量就呈现出需求缺口。《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平均每2300多名儿童才有1位儿科医生。而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当时全国儿科医生只有11万多人,缺口达到20万左右。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全国儿科医生数量为何能短期内实现增长?

目前,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增加到了20.58万人,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74.4%。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从2015年到当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国儿科医师的数量增加了四分之三,也就是说可以用“大幅增长”,或者“数量激增来”来形容。是什么原因让全国儿科医师的数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激增呢?来听听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的解读。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十八大以来,加大了对儿科的整体建设的各项政策支持。

 

第一点,我们恢复了医学院校的儿科招生

比如说在2018年,42所高校设置了儿科学专业,还有9所高校设置了儿科的中医学专业。另外,对于儿科医生毕业以后的培训,我们统计有40所高校设置了“5+3”儿科的一体化培训。这是在大学当中恢复了我们的儿科的招生。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第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

我们也开始了转岗医生培训

也就是说在儿科高峰期,每年冬天比如说流感都是儿科的高峰期,我们通过对于内科医生的转岗培训以后,在高峰期能够过来和儿科医生一起,来看孩子的普通病、常见病。

 

第三点,在儿科的硬件建设方面,

也明确给予了政策支持

一个城市,当人口大概是在300万的时候,就要有一所独立的儿童医院。从目前来看,我们开设儿科综合的医院,到现在增加了两万余家。同时从国家级的财政也给了儿科建设的一个定点支持。我们在2017年设定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一个由上海、北京组成和6家国家儿童医疗区域医疗中心。

 

第四点,在儿科医生的待遇保障、

薪酬保障方面也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在要求当中,明确提出儿科医生薪酬不能低于同级的医务人员。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第五点,职称晋升政策

明确提出要给予儿科医师职称晋升的政策倾斜。

 

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基本上我们国家中西部儿科医生短缺这种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2016年分别发布了21号文件和31号文件。这两个文件也明确都提出了,要设定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在政策文件的支撑下,在以上五个方面的总体协调下,十年来儿科医生得到了大力增长。

 

 

化解儿科就诊看病难,还有什么措施?

有了儿科医师的数量增长、也看到了科技力量的高效助力。化解儿科就诊看病难还有什么措施?继续来听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的解读。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我们主要做了三大方面的努力。

 

第一个方面,在2013年我们就推动了“全国儿科是一家”这样一个概念。把全国各地从事儿科的人员和北京儿童医院联动起来,我们叫做六个共享,专家共享、保健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人才共享、管理共享。实现一个目标叫“医生移动病人不动”。通过这样一个体系,尽量让不同地区的孩子就医的时候,普通病、常见病在当地就能解决。只有疑难重症,才需要到北上广的大医院来。通过我们的专家下沉、管理下沉、品牌下沉,让每一个地区的孩子都能够在当地看病,这是国家从2020年继续去推动的。

 

第二个方面,我们开辟了全国和北京市的互联网的诊疗。尤其是在去年呼吸道高峰的时候,医生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给孩子看病。同时通过电子药房,能够把儿童医院在互联网看病以后开的处方药,或者从医院拿,或者从指定的药店拿。

 

第三个方面,从北京市来讲,我们也希望能让每一个人在家里,通过我们的互联网手段,线上挂号的时候,就可以把医保所支付的线上就结算了。同时在手机上会自动跳出一个二维码,上面就会告诉你大概几点到医院来看病。在那个时间段,到了医院指定的诊区,进行现场二维码扫码报到后就可以看病了。同时通过二维码随时线上支付,线上还有手机导诊。通过这样一个便捷的方式,希望到儿童医院看病的所有患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完成就诊。

 

 

 

“儿科医生在‘量荒’上有一定程度缓解,

但目前‘待遇荒’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6月2日,多位儿科医生向记者反馈,近年来其所在科室的儿科医生数量已有明显增加,以往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已经有所缓和。

 

是什么让儿科医生数量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增长了75%?

 

“儿科医生‘荒’原因无非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待遇低、培养周期长等原因,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加大了对儿科建设的各项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儿科医生队伍得到了极大地补充。”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小儿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研所常务副所长马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缓解儿科医生“荒”的问题上,天津、四川、广东多地也陆续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天津自2018年开始实施儿科岗位专项补助,对入职到市和区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儿科岗位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给予在校学习期间费用补助,补助标准为本科生12000元/人/年、硕士生20000元/人/年、博士生30000元/人/年,补助期5年。四川则明确提出,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让其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1.5倍。

 

与此同时,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蒋春明看来,尽管儿科医生队伍整体得到了扩充,但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值得关注。“以杭州为例,这几年杭州区县市各级综合性医院的儿科还在不断被挤压和萎缩,大型儿科专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盲目扩张扩容,形成了‘虹吸效应’,这是值得警惕的趋势,经济效益较差的小城市、边远山区儿科医疗资源发展也极不均衡。”

 

“儿科医生在‘量荒’上有一定程度缓解,但目前‘待遇荒’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公立综合医院中,儿科的生存与挑战在DRG(诊断相关组)与CMI(病例组合指数)的国家绩效考核体系下显得尤为突出。” 马廉表示。

 

马廉、蒋春明等均认为,儿科是一个公益性为主的民生专业,未来要继续增强这一支队伍的力量,仍需要国家统一规划,合理分级分层布局。要从根本上改善儿科医生队伍的建设,缓解儿科医生“荒”的问题,就要从政策上保障体现儿科岗位特殊性,综合施策,包括改革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待遇、加强教育体系改革、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提升社会认可度等。

 

来 源 / 华医网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中国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