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2岁宝宝确诊梅毒,竟和家长这个习惯有关?!传播方式让人吃惊!

2岁宝宝确诊梅毒,竟和家长这个习惯有关?!传播方式让人吃惊!

原创 作者 : 健康160 2024-06-07 13:52:30 0
感染疾病,切勿讳疾忌医,及时挂号治疗。

20240528-142407.jpg

 

近日,#浙江一2岁宝宝得梅毒#的新闻登上热搜。

 

 

网友们都感到很震惊:为什么2岁的宝宝会患上性病?

 

了解后发现,“元凶”居然是一个很多家庭老一辈都会有的习惯

 

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一起来看看!

 

 

今日主推好医生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事情是这样的。

 

昊昊妈妈(化名)在今年3月初带孩子进行一个外科的小手术,手术需要抽血。

 

结果检查发现,昊昊梅毒阳性,这令全家都意想不到,孩子父母也爆发剧烈的争吵。

 

 

于是,父母二人也进行检查,检查过后发现均为阴性。父母一边带孩子进行治疗,一边也让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去检查。

 

出乎意料的是,居然奶奶是阳性

 

梅毒的传播途径有限那孩子究竟是如何传染的呢?

 

家中分析后猜测,可能是奶奶喜欢把食物嚼碎后喂孩子。虽然奶奶的初心是为了孩子好消化,没想到阴差阳错传染给了孩子。

 

诊治的医生表示:

 

 

如果奶奶习惯性嚼碎喂食,有可能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牙龈出血,或是唾液污染了食物,在喂食时导致孩子被梅毒螺旋体感染。

 

那么,为何婴儿抽血前并未察觉异常呢?

 

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来了解这个疾病。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可能损害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作为我国重点防治和监测的5种性病之一,梅毒属于报告病例最多的性病。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梅毒患者已经有40万人,每年还有8000多例新生儿携带病毒。

 

0

1

擅长伪装,甚至没有症状

 

新闻中,如果不是抽血,最开始家人并没有察觉到宝宝的异常。

 

因为梅毒善于伪装,表现多样。都说梅毒是“伪装大师”,它有时候会伪装成诸如银屑病、病毒疹、麻疹、猩红热等皮肤病,而有的梅毒甚至没有什么症状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情况:

 

 

其中,隐性梅毒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它早期传染性还是很强,可以传染给健康配偶,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染给胎儿。若不治疗,后期也可能直接转为三期梅毒。

 

0

2

传染源唯一:梅毒患者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梅毒的唯一的传染源就是梅毒患者

 

而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

 

第一种是占比95%以上的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如果感染健康人士和梅毒的患者进行性接触,梅毒病原体可以通过黏膜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患有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在妊娠4个月后,往往会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婴儿感染。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会有不少新生儿患上梅毒,可能就是父母不知道或者没有积极治疗。

 

血液传播。梅毒病菌可从皮肤or黏膜的破裂伤口入侵,繁衍积累到足够数量便开始发作。

 

像热议事件里嚼碎食物喂食这一举动,如果此时感染者口腔出血,就很有可能将携带病菌,传染给宝宝。

 

 

 

 

那么,面对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又很会伪装——梅毒,究竟该如何科学防护?尤其是家中有梅毒患者,更要注意什么?

 

0

1

在外如何防范?

 

首先还是谨慎交“友”,避免与梅毒患者发生性关系,防止性接触传播。

 

公共浴池等公共场所尤其要警惕,私人用品和公共用品最好分开,不要共用毛巾等私人用品。

 

 

0

2

家有梅毒患者,如何防范?

 

私人物品尽量隔离,比如洗涤用品或餐具等,应该与患者分开使用。

 

有条件尽量经常消毒衣物,不与患者皮肤溃疡、伤口接触。

 

照顾患者后,用流动水和肥皂仔细洗手。最好用消毒剂对手消毒。

 

 

不过也不用过度焦虑,日常接触传播可能性比较小。

 

0

3

如何筛查和预防孕期梅毒?

 

孕产妇在孕早期产检时,进行梅毒筛查,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降低传播风险。如果在妊娠前已经确诊感染,应暂缓怀孕。

 

同时配偶也应进行检查

 

感染疾病,切勿讳疾忌医,及时挂号治疗。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

↓↓↓

 

 

从这次新闻可以发现,对于长辈的健康知识科普非常重要,不然一些“善意之举”也有可能酿出恶果

 

当然不只长辈,所有人都需要有基本疾病和健康知识的了解,尤其家中有婴幼儿的父母更要注意。

 

近日也有不少案例:爸爸逗孩子玩给他闻臭脚,隔天孩子肺部真菌感染;家人一个吻,18天大的婴儿夭折了……都让人瞠目结舌。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还得小心为上,多多学习。转发一下科普文,多一份了解,少一点风险。

 
 

▍图片来源:Soogif、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1242_310(1).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原创声明:本文系健康160旗下健康资讯网原创文章,作者:健康160,转载请联系160资讯网且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