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90%的人都搞错了……

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90%的人都搞错了……

转载 来源 : 健康160 2024-05-30 15:11:24 1
发烧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正常反应,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没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容易发烧。

20240528-142407.jpg

 

娃一发烧,爸妈们就担惊受怕,生怕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烧傻了。

 

还有很多人不把发烧当一回事,觉得休息一下就会自动退烧。大家还是太年轻了啊。

 

今日主推好医生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37.4~37.9℃是低烧

38~38.9℃是中度发烧

39~41℃是高烧

41℃以上为超高烧

 

PS:正常人体温参考值如下

口腔温度为:36.3℃~37.2℃。

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0.6℃

直肠温度较口腔温度高 0.3℃~0.5℃。

 

 

 

发烧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本能反应,它是对抗感染的一种「症状」而非「疾病」。一般发烧只会令身体不适,最重要还是找出并治疗引起发烧的病因,有些疾病就会导致脑损伤。

 

发烧大部分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例如:感冒、肠胃炎、耳部感染、细支气管炎等,下文会详细描述。

 

 

 

 

 

其实,认为发高烧会烧坏脑子是一种误解。正常情况下,单纯的发烧并不会对身体的器官造成直接伤害。

 

 

人体发烧,最高温度很少会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极有可能是孩子患了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或其他疾病。

 

而且,脑炎或脑膜炎并非高烧所导致,而是感染了会攻击脑部的病毒,与发烧无关。通常会伴随意识不清、昏睡不醒、胡言乱语、头痛剧烈等症状。

 

 

 

发烧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正常反应,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没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容易发烧。等孩子大了,发烧的频次就会越来越少。

 

发烧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正常反应,烧到某个程度就会打住,不会无限发热。持续高烧是因为病菌还没被消灭,等免疫系统干掉病菌后自然就会退烧了。如果持续发热,不要只顾着物理降温,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找医生。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①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引起的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如流鼻水、喉咙痛等。

肠胃道感染:如细菌性肠胃炎或病毒引起的肠胃型感冒,通常有恶心、呕吐或拉肚子的症状。

泌尿道系统感染:症状如频尿、尿痛、血尿等。 小孩一般不会表达,可能需要做尿液检查才能确认,需以抗生素治疗。

 

②有风湿免疫性疾病

如红斑性狼疮、血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引起发烧。

 

③不明原因的发热

身体可能长了不好的东西,如恶性肿瘤。

 

 

 

一般,当体温达到38.5℃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体温在38.5℃以下的人,可以先选用简单的物理降温。

 

家庭物理降温的方法:

 

①多喝水

首先要多喝水,避免发烧期间流汗过多而引起脱水。

②散热消汗

穿着舒适吸汗的衣物来帮助散热。不要用盖被子,穿多衣服来发汗,流汗太多反而容易造成身体脱水。

③温水拭浴

洗温水澡有助缓解发烧症状。另外,代谢疾病、慢性心肺疾病的人在发烧时不宜使用冰枕退烧,由于无法应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导致代谢机制崩溃或心肺衰竭。

 

 

出现以下情况,不要磨蹭,立即就医:

 

儿童:

①3个月以内的婴儿

②拒绝进食或喝水

③严重疲倦或神智不清

④严重呕吐(喷射式)

⑤持续发烧

PS:6个月以下儿童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都应及时治疗。

 

成人:

①剧烈头痛或畏光

②呼吸困难、胸痛、咽喉肿痛、腹痛、小便困难

③异常疲倦、易怒、抽搐/痉挛、神智不清或失常

 

问:发烧了,吃退烧药作用大吗?

退烧药的作用通常是降低体温4~6小时,以作舒缓,不能把发烧感冒医好。一般感冒发烧会维持两至三天,期间可以使用退烧药降温,完全退烧时便可停药。不过不太建议自己买药服用的,最好是先查出病因。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1242_310(1).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