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今中外,无外乎就是两种人:有痔之士和无痔之人。
在民间素有“十女十痔、十男九痔”之说,洗脑效果也挺好。
于是每次上厕所,好不容易在硬如砖头堆的菊花中挤出一坨石头,再牵扯出一丝血丝后,不少人便会理所应当认为痔疮犯了。
但问题就在于,这背后还隐藏着被痔疮耽误的肠癌。
春暖花开之季,菊花蠢蠢欲动之时,如果你刚好在上厕所,更要把这篇文章好好看下,免得把肠癌当痔疮,反误卿卿性命。
今日主推好医生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啊啊......嗯啊......”
“咚——!”随着一声清脆动人的声音响起,一屎激起千层浪,憋了一天的心头大屎,终于落地。
望着一池满江红,39岁的李先生唠叨了一句:痔疮又犯了。
没错,这是一个自诊自疗“痔疮”,一年后摧拉枯朽的故事。
延迟了一年的第六感终于发挥作用,李先生这才预感大事不妙。
跑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最终病理结果为:肠癌中晚期,再晚点菊花也不保了。
粉嫩光滑,兢兢业业承担起人体垃圾中转站的角色。
冒出了一些肉疙瘩,它们可以长得像蘑菇、有些像桑葚、甚至可以长得像爱心,它们就是“黑化”后的肠息肉。
有研究表明,80-95%的肠癌是一步步从肠息肉转变来的[1]。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肠息肉都会黑化成肠癌。好坏要区分:
公认的癌前病变派:腺瘤性息肉,占肠息肉的50%-67%,大部分大肠癌就是由它演变而来。
一旦发现,一定要尽早考虑手术切除,否则5-10年后,它有可能变成棘手难缠的大肠癌。
剩下的岁月静好派:除了腺瘤性息肉的其他息肉类型,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一般跟肠癌关系不大。
不过还是建议切除后定期观察,因为只有切下来病理明确了才能知道具体是否这几种息肉。
所以,痔疮和肠癌——
只不过它们都会有便血的症状,于是很多人会把它们弄混。
据相关数据:
大约80%的直肠癌首次出现便血症状,会被误诊为或者误认为是痔疮,结果很多人本来可以早期发现的拖成中晚期。
对于爱情,你还能搞搞替身梗,但关于身体健康这事,建议还是——
从你蹲下的那一刻,就有诸多“破绽”露出,它们真的不一样。
有痔之士的便血,一般是大便摩擦到那颗球导致的,表现为便后出血、肛门滴血、严重会喷血。
因此血液不会与粪便混合,也很少有黏液存在,它的血液是鲜红色的。
而肠癌患者的出血,是大便表面混有血迹,血量不多,不一定每次都有,不规律。
还有颜色一般也要比痔疮的血液颜色要深一点,为暗红色。
当然,如果肠癌的位置靠近肛门或者合并痔疮,出现出血症状时就很难分辨。
所以只要是出血就需要警惕。但有时候便便里可能有微量出血,可肉眼看不见,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掉。
犯痔疮,菊花是痛,但一般不会导致人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大便次数和大便形状还是依旧。
而肠癌患者就不同了,大便习惯多数会明显改变。
可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变细,排便变困难,还可能伴有腹胀、阵发性腹痛。
这些都是关键信息,而且症状一旦出现,不会自行缓解。
当肠癌造成肠阻梗时,会出现粪便通过困难,腹部会膨胀有声响。
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咕咕声,此时会活跃地出现高调亢进的肠鸣音,这时候一般能够达到每分钟5次之上。
一般痔疮,除非长期大量出血,很少有全身症状,只是“菊”部症状。
而肠癌患者随病程进展,会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
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病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
当然,只凭这些症状只能给大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菊花无小事,别再搞什么替身文学梗给自己的身体乱倒油了。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2024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作为中国五大癌症之一的结直肠癌,发病率稳居第二,仅次于肺癌[2]。
大肠不会喊痛。
肠子的表皮没有如皮肤般细腻的神经,不会产生很灵敏的痛觉。
即使出现问题,多数也只是表现出没有特征性的胀感或绞感,所以无论是早期息肉还是早期肠癌,暴露出来的症状都不会很明显。
肛肠圈,常流行一句话:得癌是不幸的事,但得的是肠癌是万幸的事。
因为肠癌属于恶性肿瘤家族中“天良未泯”的那一种,发展迟缓、易于发现和预防。
从息肉到大肠癌,平均需要10年的时间。
在这三千多天里,哪怕你有一天想起来做个「肠镜检查」,就能发现并咔嚓掉这个息肉,那么也能阻止它继续发展成癌症,可降低76%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1]。
①无症状者,建议40岁前做第一次肠镜,此后根据首次检查情况决定复查的频率。
②高危人群,需要提前5-10年做第一次肠镜[3]。
还有要强调一下:要定期体检,别偷懒!
也有人会问了:
“万一就是没及时发现会怎样?最坏的结局会是怎样?”
也挺要命的:每年有近20万生命被它无情吞噬,几乎每半分钟就有一人死于结直肠癌。
不要强,但要肛:肛门不保。如果肿瘤太大,还直逼菊花,为了保命,有可能得切掉菊花。
曾经那些憋屎憋屁的尴尬经历也只能变成为再也回不来的美好回忆。
所以,别老想着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就一句,你承担不起。
早发现、早治疗、早安全,这句话套上结直肠癌身上无比准确。
审稿专家
参考资料
[1]Cotton S, Sharp L, Little J. J.The 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and prospec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lorectal neoplasia. Crit Rev Oncolg 1996(7): 293-342.
[2]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3]Duvnjak M, Stojsavljević S, Jukić LV. Risk Factors for Colorectal Adenoma - Acknowledging the Burden of NAFLD.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19 Jun 28;7(2):97-98.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