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爆火!医生吐槽医院大楼互相距离太远、建得太大,老弱病残看病至少得一天!

爆火!医生吐槽医院大楼互相距离太远、建得太大,老弱病残看病至少得一天!

转载 来源 : 梅斯医学 2024-02-01 10:28:51 1
78%医护“每周都会碰到在医院迷路、问路的患者”医生坦言:我一天也得走上万步

 

医院大楼互相距离太远

病人看病至少得一天

医生抱怨能不能为患者考虑一下?

无比感动,既说出了患者的心声,又说出了医生的不易!

1月22日,安徽某医院老陶医生在微信视频号发了一则视频,向网友吐槽了目前医院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并给领导们提了几条意见,由于见解深刻,得到了千万患者和医生的共鸣,该视频随即爆火,得到了数十万网友的好评和点赞!

陶医生在视频中讲到:“尊敬的院领导,我想给你们提个意见,就门诊大楼来说,能不能不要盖那么大,还有就是门诊部那个大楼,跟住院部那个大楼,跟做检查的那个大楼,能不能不要隔得那么远,来到医院的都是什么人?来到医院的都是不得劲、不舒服的病人,他们本来身体就不舒服了,你看看得让他们走多远呀。现在一个病人在门诊看一个病,至少得一天,从挂号到缴费,再到去门诊排队看医生,再到医生给他开单子去做检查,到检查大楼走一圈,回来之后,医生下班了!第二天还得重新来,患者一天能看一个病就不错了,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解决?还有就是,能不能让我们医生专心做业务,如果医生不能专心治病,受伤的永远是病人,能不能不要再让医生去搞业绩考核(搞创收),不要再让我们自负盈亏行不行啊?

视频中提到的问题条条直戳患者的心,得到了患者的强烈认同。

江西一名网友激动表示:“终于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了!8月我带着老母亲去天坛看病,医院那是一个大呀,楼跟楼那是一个远啊,特别空旷,医院跟迷宫一样,要做检查,我扯着我的母亲,两栋楼之间我走了近30分钟,到了检查大楼,还要3楼、4楼、6楼挨个问,找来找去找不到,急得我母亲直哭。医院的建筑极其不合理,病人体虚,却还要为找大楼奔波,真的特别耽误时间,看一个简单的病,整整花了2天时间,拿到片子后,医生却一句话就打发走了!在医院看病花了两天,结果跟医生交流沟通的时间只有两分钟!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们村好多人都不识字,你让他们去医院看病,只会迷路!

江苏一名患者则表示:“现在看病不论大小,至少得一天!俗话说一次看病跑断腿,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患者的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排队和走路上了,医院两栋楼之间的距离太远了,要不停地在楼和楼之间穿梭,先去门诊、再去检查、再拿片子、再去门诊,最后再拿药,看病跑的路程比得上一场马拉松了。”

78%医护“每周都会碰到在医院迷路、问路的患者”

医生坦言:我一天也得走上万步

作为一名穿梭于医院各个角落,与时间争分夺秒的医生,我们经常会在奔赴急会诊的途中遇到几个迷茫的病人或家属,他们最常问的就是“医生,请问xx科在几楼?xx检查在哪里做啊?师傅,住院部怎么走……”

实际上,这是所有穿着白大褂、护士服或工勤人员最熟悉的场景,医院体量越来越庞大,新院区一个比一个空旷,诊疗分科越来越细化,就医病患日益增长,诊治流程颇为冗长,折返跑个几层或几栋楼那都是常事,有时就连年轻人都会迷路,更不用说老年人或者不识字的大爷大妈了。

在一项新奇有趣的研究中,问及“你遇到过患者在医院迷路摸不着北的情况吗?你大概多久一次会碰到患者找你问路的情况?”,在调查中,大约有3000名医护人员参与了投票,几乎所有医护人员都碰到过患者迷路的情况,78%的医护表示“每周都会遇到患者向自己问路”13%的医护表示“隔两天就会在走廊里遇到患者迷路打转,一般都会热心给出方向”,只有3%的医护表示“从来没遇到过患者向自己问路”。

由此可见,患者在偌大的医院里找不到路,还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那么,面对医院大楼太分散、距离远、楼层复杂的现状,医院是怎么解决患者迷路的情况的呢?

一般来说,在医院正门或网络上可以查询到医院的平面图,掌握医院全貌有助于了解功能分区。以综合医院为例,其建筑功能分为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后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这七部分。

门急诊一楼往往有预检/咨询中心,也有统一着装的志愿者或志愿者服务站可供求助。医院内部提供完善的指示牌、导流线。对于需要多点往返的情况主治医生或护士也会提供相应的注意事项及流程图卡片。对于一些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可能需要医护人员减慢语速,自己也可以用笔或拍照等方式记录下关键信息。

在一些大型医院公众号的一二级菜单中,我们还能找到“医院导航/院内导航/智能导航”字样,授权指南针、运动数据按功能分类即可搜索目标楼栋或楼层,并带着你进行导航。

例如仁济医院就有院内导航系统

可惜,尽管医院有这些措施,但由于距离远,楼层过于复杂,对于一些老年人和路痴,这些措施通通失灵!

于是,陪诊师这个新型职业在大城市涌现了出来!他们熟悉医院环境及就诊流程,可以帮忙挂号和缴费、协助医患沟通并代取药品和报告等等,有些陪诊还提供必要的情感交流。陪诊确实大大提高了弱势群体看病的便捷度,但该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职业规范并未建立完善,存在收费标准杂乱、责任范围界定不明等现象。

这确实是个难以解决的事,面对医院大楼距离太远、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有些医生也坦言:“由于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模式正在全面铺开,一个医生主管的病人可能分散在不同大楼的不同层数,我平时一早上查房要跑四个病区,微信步数直接冲上了 2 万步。”

能不能别再让医生去搞创收?

医院公益化正在稳步到来!

视频中,陶医生还有一个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即:能不能让我们医生专心做业务,如果医生不能专心治病,受伤的永远是病人,能不能不要再让医生去搞业绩考核(搞创收),不要再让我们自负盈亏,行不行啊?

有患者表示,看到这句话,心里一阵感动,什么时候医院不再想着挣钱,什么时候医生不再被创收所困扰,那医患矛盾也就解决了。

医生专心治病,不再被创收困扰,不再自负盈亏”,其实也就是医院的公益化,让医院回归公益一直都被大众讨论着。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就建议,公立医院是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中重要且主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等重大责任,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要落实公立医院政府投入责任,将符合设置条件的公立医院纳入全额财政拨款,归属公益一类管理,使医务人员从经济束缚中解脱出来,将医疗工作时间全面服务于患者。

确实如此,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单位,本来就不是一个挣钱的地方,强行创收,只会让医患两败俱伤。

事实上,从一些政策和文件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医院回归公益性是大势所趋!

去年7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明确了2023年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2023年下半年医改工作主要包括“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等6个方面,以及“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20项重点任务。

去年8月份,据《甘肃日报》报道,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调研时就强调:卫生健康事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安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要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大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研攻关,推动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卫生健康服务。

就在2023年下半年的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定了之后,接着就是史无前例的医疗反腐,一个月内,数十位院长、书记和医保部门官员纷纷落马,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这是为以后的工作扫清障碍和阻力,医院回归公益性正以稳健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势不可挡。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在去年和今年成为重中之重,并可知,在未来仍将是重中之重,直至完成定下的目标,我们只管期待即可!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三甲院长受审:18年受贿116万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白带异常?月经不调?不注意这点小心拖...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