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脑梗死的五大症状,你知道吗

脑梗死的五大症状,你知道吗

转载 来源 : 健康160 2024-01-18 15:27:03 4548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属于急症,具有“三高”特点,即发病

640.gif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属于急症,具有“三高”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脑梗死的危害。

 

今日主推好医生
姜广宇 (1).png
李方明.png
刘亚杰 (1).png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    

 

脑梗死的危害根据梗死的部位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多发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

 

 

下面我们将按梗死部位,简单说明脑梗死的危害。

 

 

 

腔隙性脑梗症状少,明确病因是关键,高危因素需明确,药物预防是关键。

 

这属于症状最轻的脑梗死,大部分病人没有症状,少数表现为头晕等脑缺血症状;此类脑梗死往往提示脑血管已经出现了问题,此时需要进行初步筛查明确高危病因,以预防更为严重的梗死。 

 

 

 

 

基底节区梗死残疾重,偏瘫失语都可有,积极治疗和康复,再次梗死要预防。

 

这是最常见的脑梗死部位,出现最典型的三偏症状——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同时可伴有失语;此类脑梗死往往遗留残疾。若梗死后一侧手脚完全无法动弹,积极治疗后仍可能遗留偏瘫,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无法回归社会与工作,同时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若梗死后一侧手脚力量下降,仍能简单活动,积极治疗加上后期的康复锻炼,则有希望能够生活自理,甚至可以回归社会

 

(图中黄色圆圈内统称为基底节区)

 

 

 

上面两种类型的梗死都是脑袋里的小动脉出现堵塞引起,当脑袋里的大动脉出现堵塞时,则会引起大面积梗死。

 

面积梗死病情重,药物治疗要积极,手术治疗必要时,抢救生命是关键。

 

当供应大脑半球的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则该侧大脑半球发生梗死或大面积梗死,梗死的脑组织都会发生肿胀。

 

我们颅腔的容积是固定的,一旦大面积梗死的脑组织或者梗死的大脑半球发生水肿,则容易挤压正常脑组织,使得正常脑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病情,正常脑组织移位引起脑疝,危及生命

 

这类脑梗死病人往往病情较重,轻者偏瘫失语、重者昏迷甚至死亡,重残和死亡率极高。

 

治疗上除了脑梗死常用的药物:疏通血管、营养神经、改善脑组织水肿、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外,多数还需要手术治疗:开颅手术去骨瓣减压,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

 

 

 

 

小脑梗死需提防,前方脑干是中枢,预防压迫是关键,积极治疗恢复好。

 

小脑主管人行走奔跑时的平衡。一旦发生小脑梗死,直接的表现为平衡失调,行走困难;小脑梗死面积大时,梗死脑组织水肿向前压迫脑干,此类情况,病情危重,致残致死率较高

 

脑干长时间受压迫,出现昏迷甚至呼吸心跳骤停,一侧小脑梗死后,积极治疗后对侧小脑可以代偿,多数病人通过康复锻炼可以恢复正常。

 

 

 

 

生命中枢在脑干,神经丰富功能多,梗死之后症状重,呼吸心跳可骤停。

 

脑干的功能很多,脑干分为脑桥、延髓,共有10对颅神经从脑干上发出,同时脑干如同传递器,将大脑的信号传递给机体,大脑通过脑干传递信息指挥机体活动,脑干梗死后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人的呼吸、心跳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控制呼吸、心跳的中枢就是脑干。

 

一旦发生脑干梗死,轻者出现颅神经受损表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面瘫、疼痛等等;重者影响呼吸心跳危及生命

 

所以,一旦发生脑卒中一定要立即呼叫120,由救护车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切莫犹豫和观察,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如何真正有效地预防龋齿?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