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消订单 |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当前位置 : 健康160 > 健康资讯 > 科普 > 医生对患者冷漠是好事?过度共情是医生的一道坎

医生对患者冷漠是好事?过度共情是医生的一道坎

转载 来源 : 梅斯医学 2023-12-22 18:55:41 4
共情疲劳让医护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过度共情是医生的一道坎

看到悲惨的病人就想哭,可咋整?

近期,河南一名刚工作两年的医生分享了他在工作岗位上的困扰和痛苦,笔者深有体会。

他这样描述:“我是新乡医学院毕业的,刚工作两年,目前在郑州一家医院儿科工作,可能因为我从小性格就比较细腻,所以情感非常充沛,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困扰。来我们医院看病的大多是农村来的,不是爷爷奶奶带着体弱多病的孙子孙女来医院,就是一边打工一边养娃的单亲爸妈来看病,家庭都很困难。一些娃娃有遗传病,根本没做过胎检,有的是唇腭裂,有的是手指缺如、多指或并拢,我看着这些娃娃,有时候都在想,要是我的孩子以后也出现遗传病可怎么办?不敢想象。”

“只要孩子在病房里哭,我就会心碎,时常买些小玩具和小零食送给病房的孩子。病房里有一个烫伤的男孩,整个后背都是水疱,我现在都不敢面对他了,一见到这个孩子就想哭,想到未来他后背的瘢痕,会不会被同学歧视?会不会自卑?会不会影响他找老婆?我曾把自己的难过告诉了副主任,可他并不懂我,还说我多管闲事,让我治病救人不要代入自己的情感,我该怎么办?这个世界上受苦的人太多,我想让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无虞,特别是孩子,可我的力量太微弱……”

仔细分析这一番言论,很明显,这名刚工作不久的医生明显是过度共情了,话里行间充满了理想主义,相信很多刚刚工作的医生都会对患者产生共情的心理,但以过来人的经验来说,应该最大程度予以避免。

从理论上讲,医患共情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表达对患者的理解与关心的一种方式,通过理解和共享患者的情感体验来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共情可以促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与满意度,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同时帮助医生更好地洞察患者需求,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特别是在消费医疗领域,良好的共情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减少沟通障碍。

但是,越来越多的共情实践表明,医生的过度共情可能会带来不愉快的负面效果,甚至是一种麻烦,我们需要去关注一下。

主动换尿布竟然被当成理所当然

吃力不讨好,医生被患者狠狠上了一课

医护是否要冷漠一点?

一名护士就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表示:“上夜班时一对年轻的夫妻不会给孩子换尿不湿,我看到了就主动帮他们换了,还帮孩子喂了奶,哄了孩子睡觉。可谁知,后面几天我上班时,孩子一哭他们就按铃叫护士喂奶换尿布,我说这不是我们的工作,孩子爸就呛我,说那天你们不就换了吗?这明明就是你们的工作,你们护士现在都偷懒耍滑了,明明很多事都是护士应该干的,却让我们多花钱请护工!我顿时就后悔那天主动帮忙了,帮多了,医护的热心、好心到最后反而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护士并不是保姆,喂奶换尿布并不是医院规定我要做的,凭啥我还要干护工的活?”

黑龙江一名医生则表示:“医生共情是大忌!我们科室一个大夫,在病房床旁陪着患者做心电,患者往上拉裤腿时他好心帮忙给抬了一下腿,结果患者因为常年透析严重骨质疏松,竟然骨裂了,从那以后各科室都接到通知,有自理能力的不要帮忙,没自理能力的等家属来弄,我再也没帮患者拉过衣服、搀扶过了。患者的情况咱不清楚,不要同情心泛滥,你好心去帮,可能就会坏事,做医生还是冷漠一点比较好。

另一名医生则直言:“以前我在实习医院,有一个老奶奶天天就吃白米饭,还分成三顿来吃,包包里面就几块钱,看得我太难受了,然后我那时候实习没工资,就把我的生活费拿出来给她买炖猪脚和瘦肉吃,而且经常给她买水果,结果她出院的时候投诉我,说输液管里面的液体没输完。她真的太节省了,节省到都不会将心比心,节省到可以去投诉一个对她那么好的小女孩,然后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心疼别人了。”

这样因过度共情而产生麻烦的案例还有很多,这让笔者想到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王阳主任对年轻医生告诫的一句话,他说:“其实医生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有共情的现象。孩子太可怜啦、会影响他的一生啊,你带着共情去做手术会影响你专业的判断,对你的临床,尤其当你们是医患关系的时候,它会严重影响你专业的判断,这是一个专业人士必须要极力避免的,不要和现在还处于医患关系的人建立深厚的情感,会干扰你的治疗,这是一个原则。”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渴望救死扶伤,渴望以一己之力挽救生命,挽救一个家庭。但生老病死乃是常态,我们力量微小,根本无法改变他人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以确保能继续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或许我们真的应该秉持着一种冷漠、客观、中立的心态去审视这世间的一切,这并不是说我们变得冷血了,而是这个环境让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不要太过于共情患者,你无法改变他的人生,也无法预料自己面对的是人还是“农夫怀里的蛇”,尤其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医学生,更要记住“医生共情”这个大忌。

其次,研究也表明,共情患者容易影响我们对于医学专业的判断,情感和个人感受可能会左右我们的思维,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就要扔掉情感,而是,我们要时刻保持理智、谨言慎行、不感情用事,不参与患者的生活。

医护过度共情会影响身心健康

70%护士存在共情疲劳问题

做医生,心要坚韧!

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的学者Fritz Breithaupt在《共情的黑暗面》(The Dark Sides of Empathy)一书中就讨论了共情可能带来的危害。根据Breithaupt的说法:“有时我们施加暴行并非由于缺乏共情,反而是成功的共情或过度共情更容易成为暴行的温床。

另外,通常共情被视作缓解矛盾和解决冲突的绝佳利器,但同时共情也可能成为加剧矛盾和爆发冲突的帮凶。其原理在于共情会使感受更加极端化,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当你对矛盾双方中某一方开展共情并对情绪感同身受,在你越能感受到这一方身上的痛苦的同时,也会越能感受到投向对方的愤怒。

因此,他在书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共情在催生矛盾、纠纷和暴力中起到的作用更大。

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医务人员临床共情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其机制》的论文,文中显示,很多医务人员正在面临“共情疲劳”的问题。

该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临床共情一方面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减轻工作压力,增进职业成就感;但另一方面,长期反复暴露于这些情绪和生理刺激中可导致共情疲劳,对患者共情的医务人员会引发个人痛苦,甚至导致工作倦怠,对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将产生不良影响。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与患者及家属共情并提供情感支持,而且常常要参与伦理决定,经常面对死亡与临终情况,更重要的,是在高负荷、高压的环境中提供照护、治疗与服务。

一旦过度共情,就会产生共情疲劳,发生共情疲劳的医务人员可能会出现:疲乏、头痛、心跳加速、睡眠障碍;压抑、沮丧、易激惹、烦躁、自责、情感麻木、焦虑、激动、极度敏感、受挫;怀疑原有价值观、世界观;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与集中精神能力低下等症状。

由此可见,共情疲劳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既影响患者的诊疗质量,又影响医护的身心健康,对于患者和医护来说是双输的局面。

2016年,一项问卷调查了10所医院的近1000名护士,发现当中有70%左右的人存在共情疲劳的问题。研究还发现,不只是年轻医生,从医年限长、已婚的医生也更容易产生共情疲劳。这些医生比刚入职的青年医师有着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看到病人的痛苦,更容易联系到自己的经历,所以对患者的共情程度会更深,也因此更容易产生共情压力,更容易引发共情疲劳。 

此外,已婚的医生不仅要面对医院里紧张的工作,还要兼顾家庭生活的压力,家庭事业两边顾也是更容易出现身心问题的原因。

总之,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感表现,但是作为医护人员,为了患者和你自己,请记住“共情是大忌”。其实,当医生,也是不断磨砺自己,让自己更加“坚韧”“冷漠”的一种过程。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App下载-安卓
App下载-iOS
160独家 more
健康160携“云医院”亮相高交会,赋能医...
微课堂 more
白带异常?月经不调?不注意这点小心拖...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ICP备2022097554号)-经营性-2014-0010
深圳市维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05-2017 91160.com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