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鉴于灾情严重,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12月19日9时46分,在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北纬40.02度,东经77.86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现在各方救援力量都在紧急驰援,其实地震带来的危害远不止房屋坍塌,灾后防疫也很关键,我们给大家讲讲灾后防疫要点吧!
地震后易发生的群体性疾病:
肠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因皮肤破损而引起的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
大灾之后防大疫
以下几点要牢记
ㄨ 不喝生水
经漂白粉等药物消毒后的水也应煮沸后饮用。
ㄨ 饭菜要煮熟煮透再吃
不吃腐败变质受潮霉变的食品及病死的禽畜。
ㄨ 不用脏水洗瓜果蔬菜
ㄨ 饭前便后要洗手
ㄨ 注意环境卫生
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及时深埋动物尸体,注意保护水源,防止水源污染。
ㄨ 床铺最好离开地面,减少人与鼠或媒介昆虫等接触的机会。
ㄨ 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采取灭蚊措施。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需要赶快找医生诊治。
ㄨ 存放的食物要注意防蝇防鼠,并在居住地进行灭蝇。
ㄨ 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发生深度外伤时及时就医,必要时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灾区现场要消毒
几个方法来帮您
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单等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
水沸开始计时,持续15分钟~30分钟;
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
★小贴士:亦可用0.5%肥皂水,或1%碳酸钠溶液代替清水,以增强消毒效果。
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污染的医疗用品等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
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也充满消毒剂溶液;
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
根据消毒剂溶液的稳定程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所用溶液;
适用范围:家具、物品表面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
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另外最近气温低,地震发生后,如果不注意做好防护,很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地震灾害后的疾病预防非常重要!
1、灾区人员较密集,人员流动大,接触频繁。咳嗽、打喷嚏、随地吐痰等行为会造成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从而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最近正值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提醒大家在做好紧急避险的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
2、近期气温变化大,震区夜间最低气温-14℃左右,干燥的冷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受损、气道收缩,引起咳嗽、咳喘、痰液增多等呼吸道症状,并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所以救灾避灾人员请一定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同时要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应急帐篷取暖时的用火安全,使用明火时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3、打喷嚏后、咳嗽后、饭前便后、接触和处理可疑污染物后等,要做好手卫生,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及眼睛。
4、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5、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洗脸水、餐具等。
6、震后灾区集体场所中人员接触密切,很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在条件允许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流动。
7、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该及时戴好口罩,作好防护,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症状严重,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除了人群集中安置存在呼吸道疾病多发的风险外,室内明火取暖做饭还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近几年全国多地屡屡发生因使用聚能环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地震灾区人群安置要提高安全意识,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避免使用煤炉或炭火!
希望这期内容能帮到灾区的朋友们,天灾无情人有情,救援人员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温馨提醒: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
在紧急时刻,提前一分钟的预警,
能给大家争取到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
为了防患于未然,仅需十秒钟,
教大家如何打开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参考: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疾控人、健康海淀、平安北京
视觉:健康教育科 施婉君
审核:网络管理中心 都乐 金钰 曹文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