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健康成长。可是,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难免遇到困惑。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小编咨询了4个科室的儿科医生。他们掏出了珍藏已久的“育儿攻略”,叮嘱各位妈妈:要想孩子少生病,下面4件事千万别做。
此文干货多多,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宝宝夜啼影响妈,失眠缺觉神经衰弱
千辛万苦怀个孕,十月分娩生个娃。
好吃、好睡、好脾气的哄着疼着,白天倒是相安无事母慈子孝,为啥一到晚上,宝宝就哭得六亲不认拳脚乱蹬?
▪ 闹钟一过半夜2点,宝宝就哭闹不止
▪ 一夜起8次,一次哄半小时,只睡10分钟
▪ 更气人的是,有个踢都踢不醒的“猪队友”
长期缺觉,神经衰弱,当妈真是太难了......
但是你知道吗?啼哭是宝宝发出的“求救信号”,大多时候,宝宝“夜啼”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夜啼,还可能是潜在疾病的警示
出生没多久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啼哭就成为宝宝表达自己、跟外界沟通的一种正常方式。
当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宝宝只能通过肢体语言与啼哭来表达。医生建议,做父母的应当引起重视。
而且,夜啼会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夜啼或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让专业医师带你探究宝宝夜啼的根本原因,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这些坏习惯,影响孩子口腔发育
▪ 有的孩子在做题时,喜欢用手托着一侧的腮部;在睡觉时,习惯把手肘枕在一侧脸的下方,这些坏习惯容易导致龅牙、地包天、左右脸不对称等问题。
0—5岁的孩子还没换好牙,牙槽骨也没定性,这些不良习惯很容易对颌面部和脸部对称造成影响,直接影响孩子的颜值。
▪ 还有些孩子喜欢咬笔头、啃指甲、吃甜食后不好好刷牙,这些坏习惯容易造成牙缝大、牙齿畸形、龋齿(蛀牙)等问题。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还小,换了牙就好了。这些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乳牙提前脱落,然而恒牙还没顶上,就容易造成牙齿移位长残,连带着说话能力可能都要受到影响。
▶如何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
2017年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也就是说,10个五岁小孩里面,就有7个有蛀牙。
孩子牙齿正处于生长期,更需要家长定期带去做口腔全面检查,及早发现口腔问题。
▶多喝牛奶,能让孩子长高吗?
很多家长听说补钙能长高,就每天逼着孩子喝牛奶。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牛奶不是喝得越多,孩子就会长得更高。
虽然牛奶是优质的钙来源,但它只能在孩子的成长期起辅助作用。
喝过多的牛奶不仅会占用胃肠道面积,还会摄入大量的脂肪,这项饮食习惯不利于均衡营养,还给孩子带来潜在风险,比如让Ta长成了小胖墩儿。
▶孩子能长高,关键看什么?
临床医学认为,家长更应关注1个硬指标——骨龄。
骨龄能准确地了解到孩子当前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还可以预测到孩子未来的成年身高,从而进行后天干预。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例子。梅西少年时患有矮小症,10岁时身高只有125cm(中国10岁男童正常身高值131.4cm~143.6cm)。但他从13岁开始接受专业的身高干预治疗,17岁就长到了170cm。
可以这么说,只要通过科学的后天干预,每个孩子在身高遗传的基础上,增高5-10厘米都可能。
“我家宝宝比隔壁小孩瘦小好多,
是不是有啥问题?”
“医生,我家孩子不爱动也不爱吃饭,
到底是咋回事?”
保健科的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各方面能力是否正常,最容易引起家长焦虑。
其实,宝宝健康与否,光“看”是远远不够的。
医生建议,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个连续的过程,受遗传、环境、营养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定期体检,才能及时发现孩子体格生长的异常。
儿童体检不仅能检查孩子当前的健康情况,还能预防“成人病”。很多成人病,如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如果从幼儿时期就开始预防,可大大降低成年后的发病率。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